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材料一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共5章40条,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这部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实施表明了什么?

    材料二   “这部法律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同时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分别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特别是突出青少年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闻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杨合庆表示。

    (2)为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我们可以广泛深入开展哪些法治教育活动?

    (3)“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践行美德、厉行法治?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2024年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落实常委会立法规划,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学前教育法、社会救助法等,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文物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

    有同学认为:只要科学立法,就能建设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了。请你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评析此观点。

  • 2. 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在一则公益广告中,各类食物生产所需时间与浪费扔掉食物只需1秒,形成强烈反差:葡萄从开花到成熟需要2——3个月,扔掉一盘葡萄只需1秒;蔬菜种植前的育苗需要1个月左右,倒掉剩菜只需1秒;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要2个月以上,扔掉一筐玉米棒只需1秒……同学们由此展开讨论:

    甲:一次浪费看似徽小,铢积寸累就是触目惊心的数量。一个习惯得不到纠正,经年累月就会成为顽瘴瘤疾。

    乙:中华文明,向来注重不为物使、俭约自守。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色餐饮丰富多彩,而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古往今来不变、东西南北一致的追求。

    如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策和法治逐步健全,治理逐步完善,各项要求、举措逐步显效发力,下一步亟待在乡风民俗、行为习惯、消费观念层面持续用劲……

    请依据材料,运用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 3.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新时代的立法工作成就显著:十年来,共有217件次的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与前十年相比,我国新制定的法律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一,修改的法律数量增加了近两倍,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增加了1.5倍。

    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判断与分析:我国的立法工作成就显著,说明只要推进科学立法就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