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榜样引领青春选择】

    “水稻使者”杨华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布隆迪国家功勋成就奖获得者。

    【榜样故事】

    希望的“种子” 从小埋在心间——幼年时杨华德曾有过饿肚子的经历,在目睹农技专家让水稻产量翻番的厉害后,一颗成为农技员的梦想“种子”便播在了杨华德心间,他立志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这个梦想,他为之奋斗了几十年,最终结出了金灿灿的“穗实”。

    远赴异国 躬耕他乡沃野——2015年,51岁的杨华德,拒绝安逸,毅然报名援助非洲布隆迪。这并不容易,他和同事不仅要摸索着优化当地栽培技术,经受农户的积极性考验,还要克服饮食不适应、疾病防控压力大等困难。8年时间,杨德华及团队成功做到让当地农作物高产。

    授人以渔 共创美好未来——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华德注重培养当地的水稻技术人员和农户,探索出了一条非洲减贫路径。他这样说道:”在这片土地上,生机勃勃的稻田寄托着布隆迪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也饱含着中国农业专家传授技术、共筑友谊的情怀。

    (1)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杨华德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青春选择】水稻专家杨华德的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即将初中毕业,我们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而三年的学习生涯则为我们作出理性选择打下了坚实基础。

    (2)初中的学习生涯为你的选择做了哪些准备?请按照下面的示例填写。

    示例:我选择报考舞蹈学校,因为初中三年,我一直在学校的舞蹈队训练,不仅掌握了舞蹈技巧,而且有了一定的舞台经验。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高铁上立硬币能始终竖立不倒的传说让世人惊叹,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位叫做潘际銮的老人。他开创了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为中国高铁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潘际銮深知一个国家对一个公民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说“只要是国家需要,自己都愿意承担。”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年教育部决定选派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到哈工大进修,那时焊接技术是无人问津的,焊接工人甚至会被人嘲笑而潘际銮却成为自愿学习的六人之一。他立志要让中国的焊接专业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不久以后他创立了清华大学和哈尔滨产业大学的焊接专业,他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苦,一次次攻克难题,在教学科研、工程实践中取得的大量成果,也为中国焊接技术冲向世界领先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个专业本身,更在中国飞速的工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九十高龄的他,每天还骑着自行车到研究室上班。“一个人一生总要做点事情”,潘老寄语大学学子:“学知识要很扎实,学习的目的要搞清楚,要为国家服务,少想名利。”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潘际銮老人的事迹对我们成长、成才有什么启示。

  • 2. 我们民族精神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内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 3. 材料一:新时代要让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就要建设美丽中国。中华大地上山要绿、水要清、天要蓝……因为“青山蕴含美丽,蓝天映衬幸福”。

    材料二:河北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2018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2017年度“感动中国”年度团体奖。

    读完以上材料,有同学认为,只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就能建设美丽中国。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