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某校同学们围绕“家事国事天下事”积极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家”事,破解难题

    打球、丢沙包、跳绳……课间10分钟本是学校里富有生气的景象。但如今在一些学校,“这里的操场静悄悄”,大多数孩子除了去厕所,就坐等下节课开始,课间活动变成了“课间圈养”。为了破解“课间圈养”难题,道德与法治老师引领同学们开展探究学习,同学们分享了他们搜集的资料。

    “拖堂”让本就不太充足的课间时间更加短促,“前一个老师拖堂3分钟,后一个老师提前3分钟”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并不少见。

    学生进行课间活动难免会出现磕碰,家长往往会把责任归咎于学校,要求孩子在校绝对安全,这种矛盾进而外化成“课问圈养”的表现。

    现在教学楼距离操场较远学生根本来不及去户外活动,而有的学校楼道狭窄,没有学生活动的空间,因此,限制了学生的课间活动。

    (1)请依据以上资料,说说“课间圈养”难题应该如何破解。

    国事:时代新答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围绕“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同学们制作了宣传展板,下面是其中的三个栏目。

    ①____

    “爱国三问”

    时代新答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澎湃力量。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八十多年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

    “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用青春作答,用行动作答。爱国应该坚持底线,我们要②____;爱国应该有所担当,我们将③____。

    (2)请补充完整以上展板中所缺的内容。
    (3)小明也想加入同学们进行宣传,但妈妈却说“中考临近,学习任务这么重,哪有时间做这么多跟课业无关的事?!”运用所学知识劝说小明的妈妈。

    天下事:追踪盛会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北京亚运会

    1990年,我国GDP总量为1.89万亿元人民币,这是我国第一次承办亚运会,办会资金缺口高达6亿。响应“人人关心亚运,人人为亚运出力!”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为亚运捐款捐物解决了北京亚运会的燃眉之急。

    杭州亚运会

    2022年,中国GDP突破121万亿元,稳居全球第2位,亚运会举办地杭州GDP超过1.87 万亿元。3.76 万名“小青荷”志愿者,在竞赛运行、语言翻译、礼宾接待等领域提供悉心服务,数以万计的保供人员倾情付出。

    (4)从“北京亚运会”到“杭州亚运会”,请你说说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

    总结:事事关心,使命担当

    (5)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增强活动效果,引导同学们积极担当使命,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我们民族精神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内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 2. 材料一:新时代要让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就要建设美丽中国。中华大地上山要绿、水要清、天要蓝……因为“青山蕴含美丽,蓝天映衬幸福”。

    材料二:河北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2018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2017年度“感动中国”年度团体奖。

    读完以上材料,有同学认为,只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就能建设美丽中国。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 3. 2024年2月24日,釜山世乒赛女团决赛,在日本队大比分反超中国队的情况下孙颖莎临危受命,顶住压力,以3:0战胜对手。正如她自己所说“冠军可以不是我,但是冠军必须是中国”,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这种精神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孙颖莎是怎样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