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需要全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同书写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了一些领先优势。然而,一些美西方政客和媒体却宣称中国政府补贴造成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中方为消化这些过剩产能,以所谓低价在海外倾导致市场扭曲,损害他国经济。他们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鼓噪“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是伪命题,希望有关国家秉持开放心态,坚持公平竞争。对产能问题,应秉持市场经济原则看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当中加以分析。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点是靠真本事获得的,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的优质产能,将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所谓“中国产业过剩冲击世界市场”是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产供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始终对产业合作秉持开放态度,希望有关国家与中国一道,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如何实现生活质量提升与碳排放量增长的脱钩?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我们可以选择绿色低碳生活。让生活更低碳,可以怎么做?以下主要是某中学生一家三口周一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部分情况,请你沿着他的轨迹来探寻。

    注:1.图中碳排放量单位为千克;

    2.图中相关数字含义示例:“1棵中等大小植物:吸收6.00(每年)”指每年1棵中等大小植物可以吸收约6千克二氧化碳;“3金牛奶:1.65”指3盒牛奶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约为1.65千克:“【驾驶新能源汽车】每公里0.19”指新能源汽车每公里产生约0.19千克二氧化碳。

    1. (1) 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我们共同的世界维护国家利益相关知识,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写出提纲。观点鲜明、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语言规范、简洁明了。

    2. (2) 请你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美丽中国相关知识,为他们生活更低碳提三条建议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