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 1.

    某学习小组参观了某博物馆展示的黄金面具、青铜人形鼎、铁制三足鼎等文物(如下图)。就此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知识回顾】

    (1)出土的文物中铁制三足鼎表面锈迹斑斑,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请从物质性质角度分析黄金面具保存十分完好的的原因:________。

    (2)以下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

    A. 黄金B. 青铜C. 铁D. 铁锈

    【实验探究】

    (3)有同学提出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铁锈,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请叙述一条用稀盐酸除锈时的注意事项:________。

    【拓展迁移】同学们发现银白色的镁条表面常有一层灰黑色“外衣”。

    查阅资料:镁条变黑是因为生成了碱式碳酸镁—化学式:Mg2(OH)2CO3

    (4)推测镁条变黑是镁在保存时遇到空气中的O2及________发生复杂反应的结果。

    (5)请设计实验验证镁条变黑与上述物质都有关(在下面方框内画图表示,需做出必要标注)。

    画图区:

    预期现象: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为了从含铜粉的氧化铜粉末中提取铜粉,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取一定量含铜粉的氧化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请计算反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2. 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产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