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 1.

    为证明“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电脑均已略去)。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减少。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溶液滴入试管中,待反应后恢复到室温,观察到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1)小杰同学根据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得出结论: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李认为仅凭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不足以得出“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实验二:证明新物质生成。为获得充足的证据,兴趣小组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并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三颈瓶内压强的变化:打开压强传感器,观察到三颈瓶内初始压强为101KPa,将滴有酚酞试剂的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快速推入瓶内,振荡充分反应。待压强不再减小后,再将适量的稀盐酸快速推入瓶内,振荡充分反应。待压强不再增大后,将两个注射器活塞先后拉回原位(不进行活塞操作时,活塞不能自主移动)。瓶内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

    (3)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颜色是

    (4)EF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5)如何从图3中判断出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6)图3中,(填序号)段的压强比初始压强低,说明瓶内的水能吸收

    ①CD段       ②DE段       ③MN段

    (7)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过量溶液中,请在下图方形框中画出实验后溶液中数量增加的主要微粒(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1{#/blank#};操作Ⅰ的名称是{#blank#}2{#/blank#}。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3{#/blank#},该反应属于{#blank#}4{#/blank#}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方法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对制备碳酸钙是否有影响?判断并简述理由{#blank#}5{#/blank#}。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blank#}6{#/blank#}。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blank#}7{#/blank#}。

  • 2. 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1{#/blank#};操作Ⅰ的名称是{#blank#}2{#/blank#}。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3{#/blank#},该反应属于{#blank#}4{#/blank#}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方法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对制备碳酸钙是否有影响?判断并简述理由{#blank#}5{#/blank#}。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blank#}6{#/blank#}。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blank#}7{#/blank#}。

  • 3. 用下图装置研究酸、碱的性质。

    (1)向1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blank#}1{#/blank#}。

    (2)向2、3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blank#}2{#/blank#}(填序号);再向3中滴加NaOH溶液,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3{#/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