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以抖音、快手、秒拍等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平台迅速发展,网络短视频已成为新的舆论聚集地和流量池,受到网民的普遍追捧。

    新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全民参与公共表达的空间,媒介权力日益下沉至个体。“去中心化”现象更加凸显。不少普通人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红人,个体的在线存在感、身份认同感得到增强。短视频平台鼓励用户原创内容,使得大量体现自主性、充满个性化的内容持续得以衍生与蔓延。这促进了个体的自我实现,也让部分网民在设计、制作与传播体现主流价值的短视频时能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对主流价值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与此同时,短视频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拓宽了个体接受信息的广度,改变了文化消费场景,影响着文化消费形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短视频生产、消费的“主力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拍摄喜欢的视频、选择想看的信息。

    与社交媒体时代“负面内容更吸睛”不同,短视频时代更看重“记录美好生活”,从而为主流思想的宣传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但随着短视频的广泛使用,短视频领域在内容生产、传播模式等方面带来的问题愈发凸显。短视频为消极“亚文化”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一些网民在短视频上表现得过于任性,即使是面对一些较为严肃、宏大的主题,也习惯常以调侃、搞笑的方式进行分享,这会逐渐消解自身及他人对主流价值观的敬畏感和认同感。短视频“自下而上”的话语生产模式消解了主流价值声音。

    在短视频平台上,旅游、休闲、音乐、舞蹈、化妆、烹饪,以及八卦、吐槽、婚恋等各种各样的视频应有尽有,内容庞杂、参差不齐,泛娱乐化现象突出。在内容同质化严重、泛娱乐化明显的短视频使用热潮中,娱乐的声音和感官享受的追求在戏说、恶搞、媚俗中被无限放大,短视频已然成了娱乐主义的工具,影响网民健康成长。

    短视频媒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短视频将深刻介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它对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生态建设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从主体向度、内容向度和方法向度等三个方面着力,促进短视频良性健康发展。

    (摘编自叶大扬、陈志勇《网络空间治理视角下短视频发展向度》)

    材料二:

    随着短视频蓬勃发展,大众对优质艺术类短视频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平台趁势加大对艺术类短视频创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艺术类短视频上线。这都促使越来越多的美术爱好者、专业画家进驻短视频平台,开展在线美术创作。

    目前,短视频中的美术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展示原创类美术创作过程。像油画家创作超写实人物画的短视频,艺术院校学生用羊毛毡塑造各类动物的短视频,激发广大网友的学习兴趣。另一种是展示围绕美术名作展开的再创作活动。有的是对名画进行临摹,有的是通过拼贴等方式再现名作,有的是复制名作局部然后进行再创作等。整体而言,这些短视频以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和富有创意的创作手法,传播艺术之美,拉近大众与美术之间的距离。

    作为新兴的传播形式,短视频为普及性美术创作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同为视觉艺术,短视频与美术创作在视觉呈现上形成了合力——美术作品的创意过程、创作过程,均得以通过短视频进行全面展现。这与单纯展示一幅成品之作不同,借助短视频,艺术创作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艺术创意从抽象理念化为实物阐释。这一过程既向观众普及了美术创作观念,深化了观众对美术的理解与认知,也引发观众模仿创作的兴趣,为美术传播释放了更多空间和活力。

    在助力提升大众审美的同时,短视频也促进着艺术家的个人成长。短视频播放平台的互动性,搭建起大众与艺术家之间沟通的桥梁。观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形式表达审美喜好。创作者则犹如置身大型调研现场,在这种有效互动中能够深入了解大众审美,为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打好基础。回望美术名家成长史,如杨力舟、陈逸飞、沈嘉蔚、冯远等,都是以开展普及性美术创作为基础,并在普及性美术创作中逐渐摸索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路径。这样的成长轨迹,对今天的美术工作者来说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整体而言,当前参与普及性美术活动的专业画家依然较少;美术创作类短视频仍然缺乏优质内容,存在内容窄化、同质化、炫技秀艺等倾向,难以充分发挥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今后,若能使短视频与美术创作最大程度实现能量“聚合反应”,社会美育将会别开生面。

    (摘编自陈都《短视频聚合美育新动能》)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视频平台鼓励用户张扬个性,自主创作,网民在身份认同感增强的同时思想觉悟也得以提升。 B . 短视频既记录了美好生活的点滴,也成了消极“亚文化”的温床,消解着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 C . 与单纯成品展示相比,短视频可以全面地展现作品的创意、创作过程,化抽象理念为实物阐释。 D . 大众对艺术类短视频的高关注吸引了专业画家进驻平台,但为数不多,“聚合反应”尚不充分。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视频受到网民的普遍追捧与其创作门槛低、个性选择空间大、社会黏性强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B . 短视频包罗万象,一方面丰富了网民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泛娱乐化倾向也影响网民健康成长。 C . 优质艺术类短视频揭开了艺术神秘的面纱,激发了网络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艺术与大众的融合。 D . 美术名家的成长史再次昭示了一个事实,艺术创作者深入了解大众审美是提升造诣的必由之路。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一段网络短视频中,四男五女跟随着《黄河大合唱》的节奏摆动身体,摇头晃脑,通过对口型的方式恶搞《黄河大合唱》,丑态百出,引起大众哗然。 B . 党史学习系列短视频“百练成钢”、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微纪录片栏目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这些现象级短视频产品引发舆论热议。 C . 截至2020年12月,抖音艺术视频播放量超过2.1万亿,粉丝数量过万的艺术创作者超过20万名。抖音还计划与专业艺术场馆开展多元艺术实践。 D . 《2021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用户时长占比持续攀升,高达29.8%,同比提升6.2%,约人均每天1.5小时。
    4. (4) 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如何才能实现总书记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从主体向度、内容向度、方法向度中任选两个向度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