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大陆”发现后,传统家庭手工业极速瓦解和分化,一种以资本雇佣劳动关系为基础的新生产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为摆脱国内市场的束缚,不断开辟国外大市场,于是,生产和消费开始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上得以分离。这种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活动的出现,标志着国际分工进入萌芽阶段。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早期殖民主义者用超经济手段在亚、非、拉等地开疆拓土、搜刮掠夺,通过驱赶奴隶劳动、开山采矿、创建种植园,建立起了农场主制度,正是这种特别的殖民制度使早期的国际分工体系即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体系得以确立。

    ——摘编自杨文武罗文宝《国际分工体系的演进动因及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的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使人类从手工劳动时代正式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也由此建立,并确立了此时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大量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地分散到遍布世界的各个殖民地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密切联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由此形成。到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并于19世纪60年代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海底电缆、电灯、电气化铁路等电气化设备被迅速应用于全世界,进一步拉近了全球各国之间的空间距离。石油化工、电力与汽车工业等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的行业特征,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经营下的企业生产在推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催生了其向外扩张,进行跨国控制的野心,各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借此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胡丹婷徐志远《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分工体系萌芽时期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