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陇原年曲

    许锋

    ①腊月到正月,离年越近,风越紧,雪越飘。千里戈壁,白茫茫一片,玻璃上,露结琼花,灵巧工致。

    ②鼓声隐隐传来,密集而深沉。是练习的鼓声,为迎接年,欢庆年。这样的声音,城里有,乡里有,村里也有。鼓手青壮年居多,也有上了岁数的人,年龄不是坎儿,只要举得起鼓、尼得动鼓、击得了鼓。新鼓手亦步亦趋,向老鼓手学习,一时间,陇原大地,由东而西,鼓声连缀。沉寂的古道生动起来,黄河的水激荡起米,心里的歌儿欢唱起来,和着几十面、几百面鼓的声,演绎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

    ③击的是赫赫有名的太平鼓。在人们翘首以盼中,百名鼓手高举红漆彩鼓,列阵待发。号令既出。鼓手宽肩挂鼓,左手紧中鼓环,右手麻条击鼓,忽跃忽骑。忽闪忽展,忽掷腾跌宕,忽鹞子翻身,声如滚滚眷雷、奔腾万马。

    ④陇原的年,被红红的剪纸映衬着。村子里的妇女们,从抽屉里取出趁手的剪刀,上油,擦亮。偏头看窗,听雪,构思要剪的图案。

    ⑤卯兔迎春。“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哼碧儿歌,心里谋划布局。一手捏红纸,一手上下穿校。脑袋鼓一点,眼暗瞪一点,身子弓一点,层巴变一点。不一会儿,好了。两手轻轻一提,红纸屑像雪花一样散落。贴上玻璃窗,掩住霜花,小兔子活了,红红的身,笑笑的脸,好奇地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梁,白茫茫的天空。

    ⑥剪纸,代代传承。平亲喜上必用,春节时,更是家家户户要贴剪纸窗花。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故事传说,或剪,或刻,或凿,或三者并用。一张薄薄红纸,一双纤细巧手,阳剪、阴剪、阴阳剪、对称剪,图蒙或古拙质朴,或粗犷奔放,或简单明快,或线条洗练,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摸索实践中,民间艺人还推陈出新,创造新技法,用于窗花、门花、顶棚花……黄土高原千姿百态的民俗民风得以展示,新时代生活的情趣与诗意得以传递。

    ⑦每当午来的时候,乡下红彤影一片,人们要“跨火堆”——来到户外开阔地带,拢起一堆又一堆麦秸秆,点燃,一时火光明亮。男人一个箭步,女人一道弧线,跨过去,喝彩声起。小孩子也勇敢地一跃,发出快乐的呼喊。要“送火把各家扎一个草把,放在大门口,从屋里引火,点脊草把,送出门,送得越远越好。要.“烧石头”——碗口大小的石头洗冷,放在灶火内烧得红亮。取出置于盆中,浇上半碗黑醋,立时醋酸弥漫。再端着盆,沿各房间四角转个圈儿。出门,往门槛上淋点醋,关门,“圈醋”……比原东西蜿蜒,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人们走向年,走进年,都想年年如意,如意年年。

    ⑧年饭,传统美食纷纷归来。主妇烧了馍馍,捞了油果,蒸了枣卷。“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窝窝子顶上天”。饺子是韭黄肉馅儿,兰州榆中、七里河、西固的韭黄,根根健劲娇艳金黄,远近驰名。面是臊子面,肉、黄花、木军、蛋花、豆腐、蒜苗、土豆、胡萝卜,百味杂陈,汤香而长。还有拉条子、寓窝子、天水扣碗子、院南九碗三行子、武威爆炒羊羔……院上行,丝路无处不飘香。

    ⑨过年,又过年。院原的车,连天灯火,古道月照,满地琼瑶。黄河两岸,风搅长空,素雪飞花,爆竹声、璀璨的烟花,于人们的盈盈笑语中此起彼伏。隐隐,绵豆的驼铃声又传来,依稀望见,春风已度玉门关……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25日,有删改)

    1. (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本文写了陇原哪些过年的习俗?请简要概括。
    2. (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击鼓是陇原一带过年的风俗习惯,击鼓的鼓手都是青壮年。 B . 文章引用了一些儿歌和民谣,使文章语言活泼,节奏鲜明,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C . 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小兔子窗花的可爱。 D . 第⑨段的环境描写给人一种热闹、温馨、美好的感觉。
    3. (3) 第③段画线句是对击鼓场面的描写,下面一段文字也同样描写了击鼓的场面,你更喜欢哪一处描写?请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睑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选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4. (4) 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文章的结尾却说“隐隐,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依稀望见,春风已度玉门关……”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