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静静的海河

    龙平平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李大钊提议到海河边走走。二人走到老龙头桥,眼前的景象把他俩惊呆了。只见海河两岸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灾民,到处搭的都是小棚子,有的在露天里烧火,有的裹着稻草和破被絮冻得发抖,情形惨不忍睹。老龙头桥桥面上,有一家几口跪着乞讨的,有插着草标卖儿卖女的,还有躺在地上不知是死是活的。

    一个拖着长辫的老者拉着陈独秀的长衫,哀求道:“二位先生,看着你们就是有学问的人,可怜可怜我这快要饿死的小孙女吧!”

    陈独秀俯身问道:“听口音像是从南边过来的。”

    老者答道:“是的,安徽凤阳的。”

    陈独秀点点头:“我知道,靠近淮河,经常闹水灾,唱着凤阳花鼓出来要饭的到处都有凤阳今年又闹灾荒了?”

    老者唉声叹气:“今年不单是闹水灾,还闹瘟疫、闹土匪、闹兵乱呢,什么都闹,没有活路了才跑出来的。”

    李大钊问:“大冬天的,怎么不往南方去呀?”

    老者答道:“本来我们一家是想去济南投奔亲戚的,没想到一路上都在打仗,到处都是难民。亲戚找不到,就一路随大溜到了天津了。”

    陈独秀看看四周:“这儿的难民都是安徽来的吗?”

    老者:“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哪儿都有。山东今年遇大灾,出来逃荒的最多。”

    陈独秀掏出一些铜板放到老者手上,老者千恩万谢地走了。

    入夜,海河边上有不少人在放灯祭奠亲人,各色各样的小河灯吸引了很多人。李大钊和陈独秀走下河堤,沿着河边小道漫步,心情非常沉重。一个老人挑着两个箩筐,筐里放着很多小纸船和蜡烛,每个纸船上都写着人名。老人蹲在河边,恭恭敬敬地往每一个纸船上插蜡烛,点灯,放灯,每放一个就磕一个头,口中念念有词。

    李大钊和陈独秀走过去帮老人插蜡烛,老人也不拒绝

    李大钊:“大爷,您怎么放这么多灯呀?”

    老人头也不回地答道:“那边朋友、兄弟多,不能让他们孤单着。”

    李大钊问:“您是祭奠您的朋友?”

    老人一脸悲戚:“都是当年一起闹义和团的兄弟,死了有小二十年了。他们是为了这个国家被洋人杀死的,死的时候可都是活蹦乱跳的小爷,连媳妇都没娶就走了。一门兄弟就剩下我这一个,每年的今天,我都来这里给他们放船烧纸。”说完,老泪纵横。

    李大钊扶住老人的肩膀安慰道:“老爷子,别伤心了。您这些朋友是为国捐躯,死得值。”

    老人猛一摇头:“值个屁!我来给他们放灯,就是来给他们叫屈的。你看看这河堤上,这么多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一天不是满满当当的灾民,哪一天不死上十来个人?太惨了!”

    陈独秀心情更加沉重:“老人家,我正想问您,河堤上这么多难民,冬天怎么过呀?”

    老人声调明显提高了:“怎么过除了冻死、饿死,还能怎么过

    陈独秀又问:“难道政府不管吗?”

    老人睁大眼睛看着陈独秀:“政府?现如今政府什么时候管过老百姓的死活?”

    李大钊愤然道:“这也太不像话了!”

    老人流下了热泪:“年轻人,这点难民算什么!想当年八国联军杀进来的时候,这海河上漂的全是中国人的尸首,有的没有头,有的大姑娘光着身子,那才叫惨不忍睹呢。老百姓命贱,这么多年,习惯了。”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怔住了,两人眼睛里都含着泪花,闪着一种异样的光芒。陈独秀一把抓住李大钊:“守常,我想通了。你说得对,我们得有组织,我们得建党!”

    李大钊:“我告诉你,现在中国在册的政党已经有三百多个了。你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

    陈独秀:“一个用马克思的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能把中国带进光明,能让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

    李大钊:“你为什么要成立这个政党?”

    陈独秀挥手指向海河大堤上的灾民,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不为别的,就为他们。为了让他们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让他们获得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李大钊(A____)说:“好,仲甫,让我们对着河堤上这些难民发誓吧!”

    陈独秀(B ____):“来,我们宣誓!”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

    “为了老百姓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为了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

    “为了人人都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

    “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愿意奋斗终身!”

    “我愿意奋斗终身!”

    静静流淌的海河,河堤上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难民,河面上无数只烛光闪烁的祭奠亡灵的纸船,两位穿着长衫,戴着围巾和礼帽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握着拳头,脸上挂着品莹的泪珠。

    (节选自《觉醒年代》,题目为士心所加)

    1. (1) 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内容。

      →和放灯老人交谈受感染→

    2. (2) 说说文章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 (3) 请根据文意,在括号A、B处分别填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并说明原因。
    4. (4) 依据上下文,说说选文中放灯老人在情节和主旨上的作用。
    5.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侧重于人物刻画,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B . 选文开头特别提到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衬托了百姓的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C . 文中画波浪线处对老人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他对生存现状的极为不满和内心的愤怒。 D . 选文老人回顾了当年义和团兄弟的死和八国联军践踏中国时百姓的死,是为了突出现在北洋军阀时期死的人不足为道,老百姓已经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