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袪,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亦乃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选自梁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集序》)

    材料二: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 , 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选自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吾于A渊明B岂独好C其诗D也E哉F如其为人G实H有感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卒,意为“终究”,与《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卒”意思不同。 B . 得意,意思是“称心如意之作”,与成语“得意忘言”中的“得意”意思相同。 C . 贻,意思是“留下”,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贻”意思不同。 D . 师范,学习、效仿之意,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句中“师范”的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将陶渊明的诗比作清澈的流水和蓝天上的白云,称赞他不认为亲自耕作是可耻的事情,虽然生活贫穷也不感到忧虑。 B . 萧统认为《闲情赋》没有起到文章应有的劝百讽一的作用,是否收入《陶渊明集》无关紧要,所以只简略地在集中记录此文。 C . 苏东坡认为之前虽有模拟前人作品的,但并没有追和古人诗歌的,而自己先后和陶渊明诗多首,是开了追和古人诗作的先河。 D . 材料二写苏东坡对陶渊明给儿子的临终遗言深有感触,并且认为自己和陶渊明实属同病相怜,因此佩服他,想学习陶氏长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②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辞>并序》)

    5. (5) 萧统、苏东坡二人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