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尊严

    阎连科

        ①大伯是偏穷乡村的农民,极尽平凡和卑微,可又是一个堪用超凡去形容的尊贵的生命和尊贵的人。

        ②那一年,房子盖将起来了。

        ③那一年,我发成哥哥完婚了。

        ④盖起房子那一天,自然是依着乡村的风俗,慷慷慨慨,放开来请匠人们好好吃了与喝了。吃了肉,喝了酒,待匠人与小工都离开繁闹,别了新房后,[批注一]竖在路边的那三间高大的瓦屋里,空落出的清静。散发着半青半红的砖和石头混合成的硫黄味,还有泥土的潮湿和馨香。屋子里净净荡荡、似乎辽远开阔。初夏的阳光从门窗透进来,照着那些清丽的味道如照着看不见的绸纱。就在那屋里,在我和叔伯哥哥与弟妹们都站着坐着欣赏房屋,赞赏阳光,开始对生活有着懵懂美意时,大伯从外边进来了。

        ⑤大伯说:“你们弟兄都在啊。趁都在,我给你们说上几句话。”然后,大伯就立在门口阳光中——因为他身材高大,一米七多的身子立在那儿如竖着一块板——站在他用一家人的血汗盖将起的三间瓦屋的门口,对他六男二女的子女们说:“房子盖起来了,债也欠下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欠,唯独不能欠的是人家的债。”从明天起,我们一家人都重去拉石头、卖石头,尽快把欠人家的债务给还上。”

        ⑥生活又恢复到原有的轨道上,和原本就没有离过轨道一样。早上天不亮起床到十几里外河的对岸涧谷扛石头,然后再蹬着齐腰的急流运到河这边,卖到村里那些国家的麻雀单位里。一天两趟,走时星月满天,回时星月也满天。除了农忙和过年,其余时间里,大伯一家人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一干一恒持,就是三年多,和又一个中国历史中的“三年困难时期”一样。

        ⑦总算无论如何,因为这竖起的新房子,使我大伯家沧桑的日子,显出了与他户人家的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过的都是那个年代里乡村瘦弱的岁月:不同的是,因为大伯家人口众多,其岁月中的日子,就过得比别人家更为艰辛和疲惫。但在这户人家中,因为大伯的存在,就像一片新生的林地中,有一棵粗壮而古老的大树,一下让那林地有了境界和气韵、有了精神和风骨。大伯正是那片林地中的那棵古而壮的树,因为他如牛如马地劳作,因为他如头羊、头雁一样领着子女们为活者,并力求在活着中让子女们尽力吃得饱一些、穿得不那么破烂裸露些,并且在他们长大成人时,都能够有理由谈婚论嫁,有条件娶妻生子,我大伯在他不识字并且在他不善深究言谈的人生中,深深明白两个字的含义和深邃,那就是——尊严。

        ⑧我大伯是个极有尊严的人。

        ⑨是个把人的尊严放在活着的首位的老百姓。

        ⑩作为农民,他是我们队里最好的农活、庄稼的乡把式。

        ⑪作为父亲,他奔波辛劳,每年、每月、每时地劳作和流汗,没有让他的八个子女,在最贫穷的年代里,因为贫穷误了他们的成长和婚姻。

        ⑫盖起那三间瓦屋后的一年里,大伯领着他的一群孩子,用他们的血汗还了欠债后,还又在那新房的山墙下,堆起了再盖新房时用的一大堆地基石头和砖头。就在那新的地基石头堆将起来时,大伯家的老大——我的发成哥和莲娃嫂子终于完了婚。锣鼓和鞭炮、花生和核桃、对联和彩色的纸屑,还有络绎不绝的乡人们和成群结队的升起于贫穷士地上的欢笑声,终于迎来了大伯家六个男孩子中第一个新人嫂。就在所有的这些把一对新人送进那新瓦屋的房里时,人们在围着生活和新房说笑时,我大伯把我母亲叫到了人群稀处的安静里,郑郑重重地对我母亲说:“老二书成年龄也长了上来啦,有合适的就给他介绍媳妇吧。你对人家说,待老二结婚时,我一定也把老二结婚用的新房瓦屋盖起来。”

    ——《选自我与父辈》,有删减

    1. (1) 文章中写到大伯为了“尊严”,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回答。
    2. (2) 阅读画线语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写批注。
    3. (3) 文章结尾大伯对母亲的许诺中,加点词使用是否过于夸张、绝对?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大伯的形象说明理由。
    4. (4) 有人不理解大伯“奔波辛劳,每年、每月、每时地劳作和流汗”只是为了“尊严”,你觉得以下《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哪一个最能理解大伯?

      A.虎妞       B.老马      C.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