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 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 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三吴水利,不但重视水利之兴修,也极重视种子之选择。真宗时,因江淮两浙之地多旱灾,则水田难种,于是派使者去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宋室南迁后,江南地区更大力开发,以百万之众大兴水利,并且有大量北方难民,一起参与开发江南的土地……遂有“苏常熟,天下足”之谚语产生。

    ——根据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中国通史》

    材料二:耕地减少、需求增大的矛盾将是威胁未来粮食安全的主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农业最终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通过推广袁隆平发明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15万亩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保持与前几年大体相当。此外,袁隆平还注意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一批年轻有为的农业科学家,为中国粮食安全储备了人才宝库。

    ——摘编自《袁隆平与粮食安全》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隆平对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