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北京的山》,完成各题。

    北京的山

    山,乃群峰并起之形。山是个象形字,前看,后看,横看,竖看,怎么看都是山。北京三面环山,群山连绵,如屏如壁。北京的山不蛮霸,不紊乱,走势清晰,归脉明确。一脉曰太行山,一脉曰燕山。【甲】两脉相交拥抱处构成一个山弯,北京城就是含在弯里的一颗明珠。

    西山,乃太行之首,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山生万物,也生云雨。北京有200多条河流,其中有100多条源于西山。河在山中,纵横交错,闪巧转身,坚定向前。八方之水,汇聚峡谷底部,两边各起峰峦。干从中出,枝从旁来,过峡穿帐。水善而不争,却能容天纳地。但无论怎样,水是有根的,水之根非他——山也。

    北京之名山当推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从空中俯瞰,此三山恰在一线上。

    香山,如龙之来也,渐次隆起,合气连形。数个支脉聚合,陡然升高,聚成一峰;继而,分支劈岭,峰峦叠翠。香山主峰“鬼见愁”南北两面均有侧岭向东延伸,如同两臂环抱着主峰。主峰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望如同香炉里升腾的袅袅烟雾,故名香山。

    香山的“香”,原本有花香之意。“香山,杏花香,香山也。”古时,香山的山杏漫山遍野,每年四月杏花盛开时节,清香四溢。明代诗云:“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宫一半绿云遮。回廊小院流春水,万壑千崖种杏花。”就今天来看,香山上树种似乎仍以山杏居多。可是,因着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红叶的盛名却压过了杏花。香山因红叶闻名遐迩,历代文人赞美红叶的诗词歌赋又为香山注入了文化内涵。

    香山主峰“鬼见愁”海拔不过575米。这对于见惯了高山峻岭的人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香山的高度不是问题。比山高的是山上的木,比木高的是山上的人。香山东麓向阳的山坡上,有一排古朴的红窗白墙的清代风格建筑及一处幽静的院落——双清别墅。一九四九年三月,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来到这里。

    在双清别墅里,毛泽东运筹帷幄,签署了一道道电令,指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向全国进军;彻夜执笔,写出了《别了,司徒雷登》《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名篇;还与诸多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建国方略中,当然也包括造林绿化问题。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就发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

    虽然毛泽东住双清别墅仅有五个月,但那些载入史册的日日夜夜,使得香山成为见证历史的名山。

    翻过一山,又是一山——玉泉山。

    玉泉山因玉泉而名,“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名玉泉”。此水是地质断裂带深层涌出的矿泉水,水量丰沛,四季喷涌,岁岁不歇。

    水好,灌溉滋养的作物一定是美物。享有盛名的“京西稻”就是用玉泉水浇灌的。据说,此稻是乾隆下江南时带回的“紫金箍”稻种,在玉泉山脚下的北坞、六郎庄及海淀区上庄镇的翠湖湿地一带试种,面积一万亩,所产稻米专供皇宫御用,故“京西稻”又被称为“贡米”。“京西稻”粒粒饱满,蒸出的米饭,米粒丰腴,白中泛青,晶莹剔透,黏而不糯,香气独特。有道是,一家煮饭半街香呀!

    三山,已翻过两山,最后一山——万寿山,其倒影已映在水中了。

    万寿山,就是颐和园里的那座山。山体魁大,凹似瓮形,早年间被称为瓮山。瓮山前的湖泊——瓮山泊,被郭守敬进一步开凿,成了昆明湖,之前又称“西湖”。明人游记述之:“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瓮山泊东岸有长堤十里,是清淤疏浚挖出的河泥修筑而成,因在京城西面,被称为西堤。

    水,使得北京城充溢着灵气,荡漾着活力。水,温润而泽;山,坚刚不屈。山与水是自然的共同体。山水之道是一种涵养,一种平衡,一种生态吧。

    北京园林绿化局的朋友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山森林覆盖率低得可怜,可怜得不好意思说出口。

    经过近七十年的保护与修复,如今,西山森林覆盖率高到什么程度呢?他不无得意地舒了一口气,说:“高到无处造林了。【乙】打个比方吧,一群猴子从香山到玉泉山再到万寿山,无须地面行走,只需荡着森林里的枝条就可悠悠哉过去了!”

    北京西山造林始于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二年,北京西山试验林场成立,有八百余名知青成为林场工人。从此,西山绿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义务植树转为专业队造林。

    一代接着一代干,造林不止,绿化不休。

    几代人硬是用青春和汗水,改变了西山。

    年轮是时间的影像,也是岁月的印痕。当年种下去的筷子一般大的小苗,如今都已长成了大树。是的,在人的努力下,在时间和空间的并置中,西山及其森林重现了生机。

    春去春又来。三天前,我看到一则消息,心里生出一股暖意。北京今后几年的森林改造,将重点考虑树种结构问题。比如构树呀,荆条呀,槐树呀,核桃呀,柿子树呀,等等。这些开花时间长、蜜源充足、果子结得多、挂树日子久的树种,可以多种一些,为鸟类、蜜蜂、松鼠和各种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

    什么是文明?山不会回答我,但是,山一定知道——山里的喜鹊一定知道,山里的蜜蜂一定知道,山里的松鼠一定知道。山,从不言说,只以四时行焉,只以草木荣枯暗喻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
            北京的山是历史的发生地和见证者。山,是观察历史的坐标。它以万变而不变之法观察世事的变化万端。人世的兴亡盛衰,成败荣辱,或平常,或曲折,或悲壮,或象迈,最终那将化作尘埃。然而,山还在那里。山,从不言说,只以四时行焉,只以草木荣枯喻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

    当然,我们还不能说与山的距离有多远,我们离文明的差距就有多大。然而,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我们对待山的态度和理解,也是度量现代文明的一把尺子。

    我有多久未置身山中了?山之于我,是不是渐渐生疏了?此时此刻,我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走,去看看山。

    (取材于李青松同名散文)

    1. (1) 本文题为“北京的山”,却不只写山。写香山,又写了地处香山的双清别墅;写玉泉山,由其得名引出玉泉,既而写了;写万寿山,还写到山前的瓮山泊;最后写了。作者这样选材、组材是为了表现山与、与、与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 (2) 请从文中【甲】【乙】两处任选一处 , 根据语境进行赏析。
    3. (3) 文章末尾划线句:“我们对待山的态度和理解,也是度量现代文明的一把尺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