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 , 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 ,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战国策·齐策》)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为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

    “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南面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孰虑之!

    “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 , 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

    (《战国策·齐策》)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秦必不敢A攻梁B必南C攻楚D楚秦E构难F三晋G怒齐H不与己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食必太牢”中的“太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 B . “鄙”有多重含义,“士生乎野”中的“鄙”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中的“鄙”含义不同。 C . “斶愿得”的“归”与《项脊轩志》中的“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 D . “适足以秦而自弱也”中的“强”与成语“完璧归赵”“殚精竭虑”中“完”和“殚”“竭”的活用方式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对话推进情节,作者除了借助语言,还结合神色、辞气,将人物的个性、品格及变化中的思想感情,揭示得淋漓尽致。 B . 甲文中颜斶先以天然美玉经人工雕琢而质变形破的譬喻,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不图荣华但求形神两全的人生态度,继而又直接表明自己甘于清贫的心志。 C . 乙文中陈轸之所以推测秦国会有主辱民虏的结果,是因为古代帝王出兵是讨伐昏庸无道之君,而秦国出兵则是倒行逆施,违反古道。 D . 乙文中陈轸认为齐国不会步韩、魏的后尘,因为齐国距离秦国遥远;韩、魏的民众屡遭兵祸,是因为韩、魏距离秦国太近。
    4. (4) 将以下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

      ②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 (5) 细读文本,结合甲文材料第一段分析颜斶是如何论述“士贵于王”的观点或结合乙文材料分析陈轸是如何劝说齐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