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列坐其                次:次序 B . 可乐也                信:实在 C . 之所欣                向:以前 D . 未尝不文嗟悼        临:面对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知老将至            虽无丝竹管弦 B . 游目骋怀            所兴怀 C . 或因寄托            当其欣于 D . 列坐次                致一也
    3. (3) 下列对以上文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 . 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 . “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 .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4. (4) 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课文《兰亭集序》(略) 

      材料二:

      桃花涧修禊诗序(节选)

      (明)宋濂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又六七步,曰饮鹤川,又四十步,水汇为潭。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其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迨罢归,日已在青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注】①髹觞:漆过的酒杯。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B .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C .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D .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6.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堤(   )
      A . 修禊:古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B . 彭殇(《兰亭集序》):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C . “觚翰”,指木简与笔;“觥”,中国古代用兽角制的酒器。 D . “浴沂”“舞雩”出自《论语》,这是孔子弟子冉有所言之志。
    7.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文均属有别于赠序的诗序,都是放在文人雅集唱和所成诗集之前的文字。 B . 两文均先写修禊环境及过程,再加以议论,都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 C . 王文以“昔人”承接“古人”,从哲思转向历史,引出对庄子观点的批评。 D . 宋文描述诸贤在节日中沐浴自然,发舒身心,显示了作者崇尚清虚的志趣。
    8. (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②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9. (9)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两篇序文的写作目的。
    10.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山阴之兰亭,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买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 , 以母丧居郡境,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文本二】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徒导之从子也      从子:侄子 B . 求市之            固:坚决 C . 使人之若是        耽:耽误 D . 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11.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B .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C .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D .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12.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受人器重。他为人刚正,书法卓绝,深受家中长辈和名士阮裕的看重。 B . 王羲之为人淡泊。他不喜欢京城的生活,初次到浙江,就有在此终老一生的想法。 C . 王羲之性情率真。他遇到好鹅,不惜主动用书法作品求取,得到后乐不可支。 D . 王羲之书法名盛。他用自己的书法帮助老妇人卖六角竹扇,人们争相购买。
    13. (13) 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②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