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材料二:

    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古者一官必有数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匮承乏,不旷天工。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一言议及,辄见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轮资逐格而叙进之,所进或颇不逮所去。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用而永废者乎?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超然客公众号

    (节选自张居正《论时政疏》)

    【注】①皋、夔、稷、契:传说中舜时贤臣皋陶、夔、后稷和契的并称。②彍(guō):拉满弓弩。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

      后之在位者A盖未尝求其说B而试之C以实也D而坐曰E天下果无材F亦未之思G而已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敲扑,文中指敲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敲扑”意思不同。 B . 治,文中是治理得好、安定太平之意,与成语“励精图治”中的“治”意思相同。 C . 见,表示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相同。 D . 逮,是“及,比得上”之意,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才能的人与普通人在表现上的不同,在于他们遇到事情时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 B . 王安石认为现在天下缺乏人才,而君主又没有真正去访求人才,所以像辩说之材、筹划战斗之徒、谏诤之臣这类人才就再没有出现过。 C . 在张居正看来培养人才关键在平时,古时一个职位会有数人能胜任,当职位空缺时就有人可以暂时代替任职,不会耽误国家事务。 D . 张居正分析,朝廷缺乏官吏的原因之一是不能任用那些能力出众、可堪任职的人,这样致使他们只能面容憔悴地终老。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

      ②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

    5. (5) 天下广大,人才众多,一些君王却认为天下无才可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