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走吧!”这或许是你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之前,最常说的一句话。然而,如果你回到古代,和古人交上朋友,对他们说出这四个字时,你的朋友或许会大惊失色,以为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现代汉语中的“走”字,在古代其实表示的是“跑”的意思。而古人用来表示“行走、走路”这类意思的词,有“步”“行”“趋”等。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一些成语,其最初的含义也与走路有关。亦步亦趋原意是跟在别人身后走路,别人慢,你也慢;别人快,你也快。后来形容无论什么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比喻没有主见。

    不同的走路速度,就形容不同的字,这样说来,古人走路的规矩一定很多吧?的确,儒家经典《礼记》中细致地规定了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走路方法和姿态。

    大夫、士进出国君宫殿的大门时,应该靠着门的一边走,不能从门正中大摇大摆地穿过,也不能踩到门槛;下级官员见到上级,以及臣子面见皇帝、皇后等贵族时,必须低头弯腰,小步快走,采用“趋”的姿势,以示尊敬。

    《礼记》甚至对男女走路的位置都有要求:在路上,男性靠右走,女性靠左走,车辆从路中间通行。这种男女分开走的规定又叫“男女异路”,汉魏时期还曾强制推广。到了唐代,一个叫马周的官员提出了新的走路方式——“城门入由左,出由右”,规定行人进出城门、宫殿门时,无论男女,要进门的一律走门的左边,要出门的一律走门的右边,“左入右出”其实就是要求人们从右侧通行,这项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能让车辆行驶的大路,在古代常被称为“道”,只能走人、不能行车的小路被称为“径”《史记·陈涉世家》里有“会天大雨,道不通”的句子,____,这里的“道”和“径”就分别表示“大路”和“小路”的意思。《周礼》中记载,周朝负责道路交通的官员叫“野庐氏”,职责之一就是制止人们乱走小路,引导他们走“正道”。在古代人的心目中,走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一个人走路的姿态、步伐,就可以判断他的品行好坏,而努力使自己走路时的仪态符合规范,也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部分。

    1. (1) 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去办这件事,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B . 他不喜欢下棋什么的,就爱打羽毛球。 C . 这次排演的课本剧里你担任什么角色? D . 你说的是什么话,可谓一点道理都不讲!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写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4. (4)  在古人的心目中,走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很多的规矩和限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评价要求:使用含有转折关系的语句,不超过80个字。
    5. (5) 学校举行成语文化知识讲解活动,邀请你参加。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参照文中画横线处对“亦步亦趋”的解释,对其进行讲解。

      趋之若鹜   寸步难行   安步当车   衣锦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