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让世界为中国音乐鼓掌

    不久前,一段长达40秒的《百鸟朝凤》唢呐吹奏表演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惊艳出圈,视频中立于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央、一身白色礼服裙的吹奏者,正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刘雯雯。

    (一)成长

    刘雯雯出生于唢呐世家,三岁起,她就拿起唢呐“吹着玩儿”。

    然而她对唢呐的感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刘雯雯坦言,小时候,她一点也不喜欢唢呐,甚至有点排斥,因为这个乐器太响了。小女孩的害羞,让她也排斥登台表演。“原来大家觉得唢呐‘土’,这让我特别受打击。”

    可是,刘雯雯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要吹唢呐的。虽然最初,这个天然的使命更像是父母和家庭环境赋予她的一种传承。稍微大一点,刘雯雯就跟着父母登台表演。全国各地的剧场里,小小的刘雯雯睡着了听的都是唢呐。

    2008年,刘雯雯考上上海音乐学院,跟随“中国现代唢呐第一人”刘英学习。恩师演奏的唢呐乐曲,让刘雯雯感到惊艳,让她发现了唢呐不一样的美。系统的唢呐学习,让她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大国乐手”。

    “如果说上大学前学习吹唢呐,是听从父母教诲,是家学使然,那么大学期间的学习,使我真正爱上了唢呐。”

    (二)舞台

    刘雯雯深知,无论多么精湛的技艺,都需要展示的舞台。她庆幸自己迎来了这个舞台。近年来,“国风正当时”,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亮相世界各地,那段让刘雯雯出圈的演奏,就是在国际舞台上。

    读研期间,一次录音的机会让她认识了著名指挥家谭盾.后来也有了谭盾为她新编配的管弦乐队版《百鸟朝凤》。

    刘雯雯开始世界巡演了。2017年,刘雯雯跟着谭盾赴澳大利亚演出。

    那时,谭盾的一席话,给她注入莫大信心。刘雯雯至今记得那番话:“你穿着漂亮的西式礼服,拿着我们中国最民间的传统乐器。你非常高雅地走上舞台,吹响我们民间音乐《百鸟朝凤》,身后是外国交响乐团给你伴奏。这是多么震撼的一个画面!”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展现自己的才华,更是展现中国音乐的魅力。

    刘雯雯的舞台之路由此大大拓展。她发现:“西洋乐团是他们所熟悉的,在这个载体上演奏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很好的传播。”

    对唢呐,刘雯雯的感情更加立体。她也有些小小的感慨:“我手里的唢呐,给我非常强大的能量。回头看看20多年的努力与磨炼,也许就是为了今天,得到那么多观众的认可,让世界为中国音乐鼓掌。”

    (三)传承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度走高。刘雯雯发现唢呐“跨界”也越来越多,在国潮音乐节里,她看到年轻人把唢呐与摇滚结合、与戏剧结合、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玩”得“让人眼前一亮”。

    她还发现,为唢呐写作品的作曲家越来越多。这两年,仅刘雯雯首演的唢呐作品就有十几部,她为此非常开心。“说明大家都关注到唢呐了,有了期待,那我们就要创造更多期待。”

    刘雯雯深知,唢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生长而来,“跨界”创新,不可脱离传统根基,否则只会是昙花一现。她说:“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值得去挖掘的。”

    攻读博士的同时,刘雯雯也在给本科生上课。这些潜心唢呐的学生,几乎都是从小吹唢呐,吹了十几年,与唢呐感情很深,对自己要求也高。刘雯雯看到,“他们在一起练习,就探讨技艺,你是怎么吹的,我是怎么吹的,氛围很好”。

    这也让刘雯雯对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吹唢呐,并不是我一个人,或者我一家人。我在教学生,一届一届教下去。他们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路,每条路都会带着唢呐去一个地方,传承之路就这样铺得更广。传统民乐,会一代代活跃在每一个当代舞台上。”

    (作者:郭敬丹。选自《瞭望东万周刊》2023年第11期,有删改)

    1. (1) 全文围绕刘雯雯与唢呐写人叙事。请阅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完成填空。

      阶段

      主要内容

      (一)成长

      从排斥到热爱,唢呐世家走出的“大国乐手”

      (二)舞台

      (三)传承

    2. (2) 文中的刘雯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两句话对她进行评价。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标题突出了刘雯雯在国际舞台上为传承和推广中国音乐所做出的贡献。 B . 文章写刘雯雯小时候排斥唢呐,虽有损人物形象,但这是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C . 画横线句子中的“立体”指刘雯雯对唢呐的认识和感情变得更加丰富、全面和深入。 D . 画波浪线句子强调了唢呐的“跨界”创新应该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4. (4) 文章分为三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刘雯雯的话语作结,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