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左传》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材料二:

    殽之战(节选)

    《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秦师遂。及滑 ,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敞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县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灭滑而还。

    夏四月辛巳,(晋)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注]①前628年,晋文公、郑文公去世,秦国千里偷袭郑国,未果。回国途经殽山,遭晋伏击,全军覆没。史称“殽之战”。②小国,在今河南滑县。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不腆A敝邑B为从者C之淹D居E则具一日F之积G行H则备一夕之卫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敢”,冒昧;“执事”,代指对方。烛之武这里所用的都是敬辞,表示恭敬。 B . “东封郑”和“遂东”两个“东”用法不同,前者名词作状语,后者名词作动词。 C . “犒师”即犒劳军队,“犒”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意义相似。 D . 两文“吾其还也”的“其”,词性、意义均相同,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认为舍郑有益于秦国,而亡郑只会有益于晋国,进而巧妙离间秦晋之间的关系,最终说服秦伯,使其退军,从而保全了郑国。 B . 晋文公不同意攻击秦军,认为这是“不仁”“不知”“不武”的,表现出一代霸主的见识和胸襟,也反映出《左传》重“礼”的特点。 C . 弦高作为郑国使者出使秦军,表面上是慰问秦军,实际上是委婉地暗示郑国对秦国的军事行动已经知晓并有所准备,使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D . 皇武子前往宾馆致辞,以郑国物资匮乏为理由,驱逐杞子等三位大夫,话语绵里藏针,迫使三人出逃,从而粉碎了秦国里应外合的阴谋。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②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5. (5) 材料中“烛之武”“弦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请简要概括两人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