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文本二:

    梓庆削木为鐻 , 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鐻: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②齐:同“斋”,斋戒,素食洁身,排除杂念。③骨:同“滑”,乱,扰乱。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B .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C .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D .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善,文中的意思是揩拭,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字意思不同。 B . 《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又名《道德经》。 C . 梓庆,指名为“庆”的木工,先秦古书常将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弈秋”“师襄”等。 D . 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比它低一等的是“伯”。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先后运用了三种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 B . 文本一中,文惠君由“解牛之道”品悟出“养生之道”: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不妄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 . 文本二写了一位专技者梓庆的精修用心的过程,以喻与自然为一的道理,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出神入化的作品。 D . 两篇选文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体现了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5. (5) 两文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