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旷野里(节选)

    柳青

    已经快半上午的光景,屋檐的阴影将要缩到门台阶上了。在乡政府的屋子里和院子里,人们在准备药剂、泡烟叶水、察看和谈论喷雾器,还有三个两个凑在一堆噙着烟锅摆闲情理的。

    朱明山和渭阳区委书记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把车子放在大门里的墙根儿锁了,然后揩着脸上的汗水朝屋里走去。

    “你们行动得早啊。”朱明山一边揩汗,一边满面笑容地向院里不相识的村干部们招呼。工作组的干部听见朱明山的声音,纷纷走出屋来。他们没有想到县委书记这样快下到乡里,更没有想到他会来他们工作的这个乡。朱明山给他们带来了突如其来的兴奋,都举着卷起袖口的双手,眉开眼笑地跑到他跟前,好像是向他报告:“看看我们是怎样工作吧!”

    忙碌的李瑛把她的两条辫从背后扎在一块儿,用热情的眼光盯着朱明山:“我们在这个屋里调配药剂、泡烟叶水哩……”

    朱明山不难了解这是要他去看他们的工作。他向李瑛指的屋里走去。一个显然是由庙堂改成的大屋子,满地都是喷雾器、药剂、器具、几捆烟叶,夹杂着水桶和扁担,俨然是一个作坊的样子。

    “崔浩田同志,”朱明山走在门台上问他身旁的区委书记,“那个植棉能手来了没有?”

    “蔡治良吗?”李瑛说,“他在屋里帮助泡烟叶水哩。叫他也来吗?”

    “当然,”朱明山盯着李瑛布满汗珠的高鼻梁,“毛主席叫我们先当群众的学生。”

    李瑛立刻转身向屋里用一种家庭里的语气叫道:“治良,朱书记叫你也来哩。”

    “呵啼!呵啼!”那人已经在摆弄着烟叶,打了两个喷嚏说,“叫我洗了手。”

    他们进了乡政府的办公室。屋里屋外,立刻被围严了。乡长和文书推着挤进来的村干部们出去,因为住着没有高烟囱的小屋的庄稼人身上总带一股烟熏气,加上汗水的酸味,空气坏得呛人。朱明山叫乡干部不要推他们,索性到院里的阴影里去谈。

    “我们这回是和棉蚜虫斗争,又不怕走漏了消息!”他的话总唤起人们愉快的笑容。

    “治良同志,”朱明山喜欢的眼光盯着蔡治良消瘦但是坚决的长脸,“咱们要在你们这里首先突破棉蚜虫的阵势,你看能行吗?”

    “能行!”蔡治良点头说,眼角里瞟见多少人抿嘴笑着盯他,面部表情更吃力了。他只是不时咳嗽着,好像清理着喉咙准备说话的样子。人们等着他说话,可是他竟再连一声也没吭。

    朱明山见这个植棉能手有点过分紧张,他就叫把乡长和文书也叫到跟前,同崔浩田和李瑛研究开会的事。李瑛把工作组和乡干部商量的办法和程序谈了谈。朱明山听了,摇了摇头。

    “我看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讲话。这又不是举行什么仪式!”这套讲究形式的做法一直搞到乡下使朱明山控制不住愤懑。

    县委书记的不满意弄得乡长脸上很难看。现在李瑛的大眼睛望着他冒汗的胖脸,他努着厚嘴唇讷讷地说:“村干部不实干,推不动群众。他们拿个传话筒满街喊叫治虫;我们一走,他们就把传话筒挟在胳膊底下,和群众一块儿说没信心的话哩……”

    “说啥哩嘛!”有一个挤在跟前的村干部不满意地走开了。他一边走一边喃喃说:“一开会不是半夜就是鸡叫,说过来说过去就是那几句,谁个倒有信心嘛?”

    “以前的办法不对,这不是县上派的工作组连夜下来了吗?”蔡治良转身对那走开的人倔强的背影和解着。

    “开会,”朱明山对崔浩田说,“还是你讲一下吧,简单一点。”

    “你不讲几句吗?”

    “我讲什么?科学最有力量的宣传是实验。”

    于是乡长宣布开会,区委书记站在正屋的门台上讲话了。四十多个村干部在小院里溜墙根和房檐的阴影蹲了一圈。朱明山在乡政府办公室的门坎上坐下来抽烟,低头沉思着。

    “有多少喷雾器?”

    “一村能去两个,原来发给乡上的两个都给整坏了。”李瑛说。

    朱明山抽着烟,转眼注视着一圈听众情绪上的反应。

    开始的时候,人们瞪大了眼睛盯着崔浩田,用心地听着,好像唯恐有一句陕北口音听不明白。后来渐渐越来越多的人,脸上显示出满意的笑容。当崔浩田讲到科学不是依靠行政命令,也不是依靠反复唠叨,而是依靠成功的实际打破迷信的时候,有些村干部把嘴里噙的烟锅拔开,对身旁的人信服地点头。刚才不满地走开的那人蹲在朱明山对面的墙根大声说:“开头这么办就畅了!”

    “没有拿来两个喷雾器?”乡长觉得这人好像有意在县委书记面前臭他,忿愤地质问,“是不是两个摆弄瞎了一对?”

    “老百姓没见过那东西,这个一弄那个一弄就坏了。”有人辩解。

    “众位同志,”蔡治良站起来了,“我有个意见……”

    朱明山高兴地从板凳上站起来,看这个植棉能手会提出什么意见。

    “我这个意见可是想出来的,没试验过。”蔡治良首先声明,然后才说,“你们说那辣子好呛人?一斤能熬多少水?熬一担,掺几担白水,味还不小吧?”

    “好意见,好意见!”全院的人嚷着。朱明山不由得走到蔡治良跟前,心里想:这个人的钻研精神比有些干部强百倍。

    “还有,”蔡治良进一步说,“烟叶和辣子不能用完,人还要吃;煤油人不吃。笑啥?那东西掺上水治虫,虫还活得了。那东西和硫磺、石灰还不一样,轻一点重一点,没蚀劲儿。”

    “还有吗?”朱明山高兴地问,也像还不满足。

    “想到的就这些,”蔡治良仍然拘束地说,“这是烟叶呛得我想起的,不敢保证能顶事。”

    “所有这些新办法,都要在这几天里试验。”朱明山向崔浩田和刚刚从屋里出来的李瑛吩咐。

    “药械已经准备好了。”李瑛报告。

    “准备好了就出动。”

    于是人们按两个喷雾器一个村的治虫小组,跟村干部们一块儿走了。年轻的村干部跑进屋去,争着背的背,挑的挑,要求先到自己的棉地里去。满院乱杂杂的好像市集。朱明山把他的车子往空起来的屋里推,李瑛高兴地跑过来:“朱书记,你也下地吗?热哩!”

    “你姑娘人家不怕热,我当过兵的怕热吗?”

    (本文创作于1953年,有删节)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村干部举着双手跑到朱明山跟前,围满了乡政府的办公室,可以看出乡村干部面对虫害时对新任县委书记的期待。 B . 蔡治良创造性地使用辣子、煤油等做农药进行杀虫,表明百姓深厚的劳动智慧中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C . 当乡长发言的时候,一个挤在跟前的村干部不满意地走开了,这体现了做村干部思想工作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D . 文章围绕棉花灭虫展开,将时代问题形象化在乡村日常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善于通过尖锐的矛盾和冲突来展现新中国建设初期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局限和问题。 B . 小说结构严密,如蔡治良“打了两个喷嚏”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想到治虫方法埋了伏笔。 C .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采用了大量陕西农村的方言俚语,如“说啥哩嘛”“畅了”,亲切如话家常。 D . 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例如乡长与县委书记的形象对比,表现了人物不同的特征。
    3. (3) 小说中朱明山是一个怎样的领导干部?请简要分析。
    4. (4) 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邢小利认为,《在旷野里》写出了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欣喜与警觉。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