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史前时期 / 原始的农耕生活
  • 1. 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

    A . 取火 B . 耕地 C . 纺织 D . 制陶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打磨的石器、骨器,碳化稻谷,猪、水牛等家畜的骨头,还有陶器、木制船桨和木制建筑残件等。这说明当时(    )
    A . 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 B . 牛耕技术得到发展 C . 人们过着游牧的生活 D . 原始农业已经产生
  • 2. 下列关于我国水稻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半坡遗址发现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B . 东晋南朝时期,育秧移栽技术的出现,水稻生产技术有了重大进步 C . 由越南传入中国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D .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3.

    今年4月,“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刚刚揭晓,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入选。该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的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