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导学一孟子的论辩艺术“析义至精”“用法至密”。联系课文内容,完成下列任务,从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三个方面,学习课文严密的论证逻辑。

    1. (1) 梳理论证思路。

      细读课文,边读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小结】课文综合使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式内部均以对比的形式组织结构。从“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到“勿失其本心”,两个结论之间又形成递进关系。全文结构纵横交错,层次分明,体现出孟子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2. (2) 分析论证方法。

      ①孟子以“鱼”和“熊掌”做类比,推出对“生”和“义”的论述。结合课文内容和“知识卡片”,分析类比论证的作用。

      , 我所欲也;熊掌 ,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熊掌者也。

      , 亦我所欲也; ,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者也。

      知识卡片

      若是一段论辩,其要达到的结论涉及某事物令人陌生的特点,则可以诉诸另一众所周知的事物的与其相似的性质,这便叫类比论证。

      ———[美]尼尔·布朗等《走出思维的误区》

    3. (3) 赏析论证语言。

      《孟子》在继承《论语》文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表示逻辑推论的字词、短语。请参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一句分析,体会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示例】

      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分析:“非独”一词表明舍生取义之心不只是圣贤才具备,“皆”字则将这一观点递进阐述,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是心”,印证“舍生取义”的合理可行。“贤者能勿丧耳”补充解释了现实中一些人做不到“舍生取义”的原因——他们并非没有“是心”,只是不能像贤者那样做到“勿丧”,从而使观点表达更精确恰当,难以反驳。

      句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