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 1. 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群聚激素,在群聚激素影响下,飞蝗种群可由散居型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导致蝗灾。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激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区和B区(两区域相通)通入不同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A . 可根据群聚激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B . 群聚激素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 . 可以用喷洒农药的方法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从而从根本上阻止蝗虫的爆发 D . 因为B区1、2、3组数据中,2组停留时间最长,所以4-VA最可能是群聚激素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降低害虫种群密度,从而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下列对害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 . 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增加死亡率 B . 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 C . 性引诱剂引起死亡率升高,直接导致种群密度降低 D . 性引诱剂导致害虫的迁入率降低,迁出率上升
  • 2. 陆游的名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并不适用于广东,而“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则真实反映了广东农业生产实际。导致这一情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 温度 B . C . 空气 D . 土壤
  • 3.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不能降低出生率 B . 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增长 C . 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无关 D . 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