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四川眉山中考改编)某校八年级(1)班到省博物馆访学,就“中国近代的悲与寻”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到图片、典籍等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图展————绘思维导图】

    【析史料———探救国之路】

    史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史料二: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

    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

    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史料三: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请将图片展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序号:①;④。 
    2. (2)  阅读史料一,结合所学阐明你对“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的理解,并指出在此背景下国人“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变题: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交战双方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近代中国所呈现的历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