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稳态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 1.  科研人员选取千岛湖地区面积适当、生境类型相似的两个岛屿(A岛和B岛)作为研究样地,对A岛(2009年10—11月以及2010年3—11月)和B岛(2009年7月—11月以及2010年3—11月)的社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A岛和B岛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B . 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 C . 由于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环境温度较低,最好不在此期间进行捕捉 D . 根据题图不能确定A岛和B岛两个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的K值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 B . 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流行性疾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 . 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D . 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难也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 2. 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 .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 .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 .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 .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 3. 在种群的自然调节中,与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包括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A . 食物 B . 流行性传染病 C . 天敌 D .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