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 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

    注释:①丛薄:丛生的草木。②芳:花草的香气。③见:表示被动,译为“被”。④蔼然:形容香气浓郁的样子。

    1. (1)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李唐来  公亦以此 B . 香远清  良师 C . 菊  权吕蒙曰 D . 陶后有闻  为人知
    2. (2) 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爱者甚蕃。理解:世上开得好看的花很多。 B . 濯清涟而不妖。理解:菊花经过清水洗涤后就不显得妖艳了。 C . 亭亭净植。理解:莲花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D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理解:牡丹喜爱的,和众人喜欢的是一样的。
    3. (3) 【甲】、【乙】两文都借花喻人,赞扬了君子品格。【甲】文借莲喻君子,最能表明君子洁身自好的一句是“①”;【乙】文借②喻君子,赞美君子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即使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4. (4) 中国人素来对花情有独钟。请默写任意两句写“花”或含有“花”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