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一班同学搜集了“两弹一星”相关资料,准备作一期主题汇报, 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材料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表彰“两弹一星”事业23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奖章。

    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于敏、 王大珩、 王希季、 朱光亚、 孙家栋、 任新民、 吴自良、 陈芳允、 陈能宽、 杨嘉墀、 周光召、钱学森、 屠守钙、 黄纬禄、 程开甲、 彭桓武、 王淦昌、 邓稼先、赵九章、 姚桐斌、钱骥、钱三强、 郭永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抵制核大国的武力威胁,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果断地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 “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突破了原子弹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员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困难、 坚强不屈的精神。

    材料二:

    学成以后肯定要回国

    1945年, 受当时国民政府委派,物理学家吴大猷、化学家曾昭抡和数学家华罗庚各自筛选两位学生,预备前往美国学习原子弹相关技术。 吴大猷挑选的两位学生,一位是李政道,一位便是刚从西南联大毕业的朱光亚。 1946年9月, 刚刚抵达美国旧金山的朱光亚一行被泼了一盆冷水, 美政府规定: “凡是和原子弹有关的科研机构和工厂,外国人都不得进入。”朱光亚遂前往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核物理专业, 三年后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亚在美牵头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其中有这样的话语——“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 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 献给祖国的人民吗?”这封公开信被美国各地的中国留学生传阅并签名, 引发了强烈反响。

    1950年, 朱光亚完成学业后回到新中国, 成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副教授。 1956年, 朱光亚在北京大学与胡济民、虞福春、卢鹤绂一起,开始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原子能技术人才。1959年,朱光亚被调到核武器研究所担任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 1945年远渡重洋时开始萌芽的原子弹梦,被再次拾起。

    材料三:

    他的名字曾绝密二十八年

    于敏的科研生涯始于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在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钻研多年后, 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了他。从那时起,于敏转向研究氢弹原理, 开始了隐姓埋名的28年。

    当时的核大国对氢弹研究绝对保密, 造氢弹,我国完全从一张白纸起步。

    由于大型计算机机时非常紧张,为了加快研究,于敏和团队几乎时刻沉浸在堆积如山的数据计算中。1965年9月,上海的“百日会战”最终打破僵局: 于敏以超乎寻常的直觉,从大量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理出头绪,抽丝剥茧, 带领团队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

    然而,设计方案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地处青海高原,在那里,科研人员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 喝的是苦碱水, 茫茫戈壁飞沙走石, 大风如刀削一般,冬天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道路冻得像搓板。 于敏的高原反应非常强烈,食无味、 觉无眠,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路, 有时要歇好几次、吐好几次。 即便如此,他仍坚持解决完问题才离开基地。

    1967年6月,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美国用了7年多, 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969年, 于敏带领团队来到了四川绵阳的深山里,研究核武器。他判断: “核武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丧失威慑能力,我们就要重新受到核讹诈。”

    1. (1) 为了突破尖端科技, “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请结合三则材料,整理出当时的“重重困难”。

    2. (2) 以下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介绍词,请结合下图和材料一,将介绍词补充完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主体图案由五星、长城、松柏、橄榄枝、光芒线组成。其中,奖章中心是五星和万里长城。五星代表①,长城则象征着中国坚不可摧的国防, 长城下方的松柏体现了②的精神。奖章外围的光芒线象征着“两弹一星”科学家们辉煌的成就,橄榄枝代表我国研制“两弹 星”的目的 ③

    3. (3)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读写经验交流,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补全他们的讨论内容。

      小语: 朱光亚和于敏的人物事迹报道令人心生敬仰。 在完成单元写作练习 “写出人物的精神” 时,我们可以借鉴两位作者巧妙的写法。

      小文:在材料二中,作者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这种手法既能表现朱光亚①的精神, 又能增加作品的②。在材料三中,作者运用了③(A. 外貌描写 B. 心理描写 C. 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于敏不畏艰难的品质。

      小语: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课文《邓稼先》的写作手法,借助议论、抒情来描写。

    4. (4) 如果要拍摄“两弹一星”科学家的纪录片,课文《邓稼先》中提到的“五四”时期的歌可以作为该片的背景音乐吗? 请结合歌词和三则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歌词】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