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回答问题。
        ①诸葛亮小的时候聪明好学。

        ②传说他在跟一位老先生读私塾的时候,这位老先生以鸡鸣确定放学的时间。先生家里养了一只大公鸡,这只大公鸡不但黎明报晓,而且到中午和傍晚也要叫一阵。那个时候没有钟表,老先生就以中午和傍晚的鸡鸣作为下课的时刻。这位老先生讲书特别生动,诸葛亮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特别是喜欢听他讲春秋战国时期管仲、乐毅和孙子兵法的①故事。可是有时正听到兴头上,大公鸡喔喔地啼起来,先生就立即收拾讲桌上的书籍, 宣布下课, 这叫诸葛亮感到十分扫兴。

        ③怎么办呢?诸葛亮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每天上学的时候在口袋里装上几把米, 当公鸡快叫的时候,他就偷偷地把米撒到窗外去,大公鸡跑过来,在窗外的草地上找米吃,就忘了鸣叫了。等到那大公鸡想起鸣叫的时候,别的孩子早已坐不住了,老先生也饿得心里发慌。老先生莫名其妙,觉得有点奇怪,诸葛亮却暗自得意。终于有一天,这事被老先生发现了。一气之下,老先生把诸葛亮撵出了学堂。

        ④诸葛亮回家以后,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本想能多听②老师讲课,可是弄巧成拙,连学也不能上了。他非常后悔,后悔自己不该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后悔自己不该只顾自己的兴趣, 不顾老师和同学饿肚子,下决心今后一定不能耍小聪明了。老先生知道了诸葛亮回家以后的情况, 想到给公鸡喂米这件事虽然可气,可是也透露出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果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能用在正地方,将来可能是一个有用之材……于是派人把诸葛亮叫回了学堂。

        ⑤从此,诸葛亮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从那以后,他更尊敬老先生了,老先生也更喜爱诸葛亮这个学生,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诸葛亮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扫兴:

      ②莫名其妙:

    2. (2) 第④自然段诸葛亮弄巧成拙,结合上下文,说说“巧”指的是什么, “拙”指的是什么。 
    3. (3) 下面四项中,能准确全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讲了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B . 诸葛亮小时候为了多听先生讲课,撒米给打鸣的鸡吃,使先生不能按时下课,先生发现后,把诸葛亮撵出了学堂,诸葛亮非常后悔,先生见他有悔改之意,又派人把他叫回了学堂,从那以后,他更加尊重先生了 C . 诸葛亮小时候聪明好学,他最喜欢听春秋战国时期管仲、 乐毅和孙子兵法的故事,为了听故事,他撒米给打鸣的鸡吃,被先生撵出学堂
    4. (4) 从文中画线句子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少年?批注在文本框
    5. (5) 诸葛亮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