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对话人:苏格拉底(以下简称“苏”),普若第库斯(以下简称“普”)

    苏 此外还有一种痛感和快感的混合。

    普 是哪种呢?

    苏 这一种就是心灵所常感受到的。

    普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苏 像愤怒、恐惧、忧郁、哀伤、恋爱、妒忌、心怀恶意之类情感,你是否把它们看作心灵所特有的痛感呢?

    普 对,我是这样看。

    苏 我们不是也觉得这些情感充满着极大的快感么?是否需要提醒你这样描写愤怒的诗句“愤怒惹得聪慧者也会狂暴,它比滴下的蜂蜜还更香甜”,以及我们在哀悼和悲伤里所感到的那种夹杂痛感的快感呢?

    普 不用你提醒,事实确实如此。

    苏 你想到人们在看悲剧时也是又痛哭又欣喜么?

    普 当然。

    苏 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在看喜剧时心情也是痛感夹杂着快感呢?

    普 我还不大懂得。

    苏 我们刚才提到的心怀恶意,你是否认为它是一种心灵所特有的痛感呢?

    普 对。

    苏 但是心怀恶意的人显然在旁人的灾祸中感到快感。

    普 的确如此。

    ……

    苏 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推理线索:我们耻笑朋友们的滑稽可笑的品质时,既然夹杂着恶意,快感之中就夹杂着痛感;因为我们一直都认为心怀恶意是心灵所特有的一种痛感,而笑是一种快感,可是这两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存在。

    普 不错。

    苏  所以我们的论证所达到的结论就是这样:在哀悼里,在悲剧和喜剧里,不仅是在剧场里而且在人生中一切悲剧和喜剧里,还有在无数其他场合里,痛感都是和快感混合在一起的。

    普 不同意这个结论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尽管一个人很想持相反的意见。

    (朱光潜译)

    读了以上文字,你想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哪种教育原则?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