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宋真宗时期,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并重新走向高涨,商品流通的活跃,为市镇发展奠定 了基础。在浙东地区,由于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不足,相应地,经济作物种植和山区 林业、沿海渔业则十分发达;地处沿海的越、明、台等府州,盐业市镇十分兴盛;如绍兴府,自 六朝以来一直是纸业中心;萧山县西兴镇,位于浙东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与临安城郊的浙 江市隔江相望,处于水路交通要冲,商旅往来频繁。从地区发展来看,绍兴府的发展水平明 显高于其他各州府,居浙东首位;从个体发展水平来看,如绍兴府的曹娥镇、渔浦镇、龙山市 等,年商税额在1000至5000贯,已接近县级城市的水平。这些镇市实际上充当了与县城 同一层次的经济中心地的角色,发挥着将远离州县城市的广大农村与城市联系起来的作用。

    ——摘编自姚培峰《宋代浙东市镇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特征》

    材料二

    到了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 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流域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间,商贾 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浙江崇德石门镇因榨油业的发达,成为拥有 数千家的巨镇;嘉善的甘家窑镇,则是“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的电江市,“居民数百家,铁工过 半”。这些市镇的经济活动,有的已超出地区性的限制,而和全国各大都市发生联系,并在一 些丝织业市镇出现了“有力者雇人织挽”的现象。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浙东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浙东市镇经济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