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倾听古人心音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 , 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绥:安抚,体恤。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行(         )          

      下车之(             )

      元方入门不(          )           

      不知卿家君孤(         ) 

    2. (2)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会用到谦辞和敬辞,文中的“尊君”和“家君”分别是尊称对方父亲和谦称自己的父亲。 B .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 C .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知错就改、言而有信的人。
    3.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5. (5) 【甲】【乙】两文都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请根据【助读资料卡】,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谈谈将它归入《方正》篇的原因。

      助读资料卡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这是魏晋名士十分重视的优良品德。它既指坚持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相应礼节,也指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