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 1.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800多只,圈养的大熊猫也超过了500只。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熊猫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 . 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K值 C . 栖息地碎片化使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有利于种群的延续 D . 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间建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B . 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C . 气候湿润是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D . 寒温带地区种子春季萌发成幼苗主要受气温上升的影响
  • 2. 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减少老鼠获得食物的机会可以有效防治鼠害 B . 大量喷洒农药是防治农林害虫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C . 捕捞后使大黄鱼种群数量维持在 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 D . 研究穿山甲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数量特征,有利于种群的保护对策的制定
  • 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随着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有些因素虽然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制约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预防新冠病毒措施之一是居家隔离,原因之一是病毒在密度大的人群中更容易传播 B . 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 K 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C . 在连年干旱的条件下,蝗虫卵成活率会提高,干旱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 . 制约因素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