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导学一为更好地学习《短文二篇》, 全班开展了“作者印象”“美景共赏”“情理感悟”三个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活动一:作者印象

    [材料一]

    陶弘景(456-536),字____,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材料二]

    苏轼(1037-1101),字____,号东坡居士,眉山人,____(填朝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材料三]

    古人的“号”大多是成年以后自取的,一般都蕴含其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陶弘景的自号因他辞官隐居在江苏茅山华阳馆而得;而苏轼的号也是他自己取的,源于他被贬谪黄州时,在城东门外的一个土坡上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以补贴家用的一段人生经历。

    1. (1) 根据课文注释, 将材料一和材料二补充完整。
    2. (2) 结合以上相关材料,陶弘景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而大文豪苏轼在人生失意的情况下,自号“东坡居士”,你对他的评价是:
    3. (3) 活动二:美景共赏
      《答谢中书书》篇幅短小,却将风景写得十分优美。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参考示例,评赏文中的“山川之美”。如果你在阅读中生发出新的欣赏角度,可以把它补充在⑥处,展开评赏,并与同学分享。

      欣赏角度

      ①视角多样: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早与晚,皆成风景。

      ②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的字里行间,动植物都是生机勃勃的。

      ③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

      ④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⑤色彩丰富:石壁色彩斑斓,竹林青葱茂密,其实云雾、夕阳、潜游的鱼儿也有各自的颜色……

      [示例] 

      ①视角多样:“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让我们仿佛抬头看见高耸入天际的山峰,低头又见清澈见底的水流。一高一低,仰俯之间,天地是那样的广袤,景色是如此的迷人。听山林间有“猿鸟乱呜”,看河流里有“沉鳞竞跃”,美景环绕,美不胜收!

    4. (4) 前人点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谓其“无一月字,却无处不见月光”。请谈谈你对这一点评的理解。
    5. (5)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记录的不仅是默默流淌的如水月色,更是自己起伏的心绪。请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目。

      ①概括A、B两处相应的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B:

      ②仿照a、c,揣摩作者当时的心情,将b、d两处补充完整。

      a.正是秋末冬初,寒意渐深,月色悄然人户,作者被美好的月色唤起了雅兴,带着欣赏月色的喜悦,又似怀有一丝无奈,走出家门。

      b. 

      c.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引发了作者的情思,此时的作者是超脱的。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