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哨探兵

    李健吾

    村外大道旁,石砌的斜坡上,有一个小茶馆。一天下午,两位服装不同、似乎非一样职业的人,在那里喝茶。①谁也不理谁,谁都不讲话。他们全疑心生暗鬼,以为谁都清楚谁的底细。其实,他们并不相识,谁也是谁的生客。屋子里很静寂,只有啜吸浓茶的微响。
    主人倚在门旁,眼睛向外直直地望着,他几乎忘记了自己的主顾,好像在吃力地思索。
           一位客人咳嗽几声,斜瞥桌旁那位一眼,耸了耸肩,好像自语似的嗫嚅着: “唉,明天,明天还不知怎样呢。”
        “是啊,我们并不是神仙。”那位搁下茶碗,不在意地答着。于是自语的客人好像不放过这个开始似的,向前移近些,不露声色地问:“先生,你何处公干?”
          那位并不以为唐突,端起茶碗,暗暗地从头到脚将邻客打量了一下,用诚实不欺而带忧愁的口气缓缓道:“不要见笑,我生来就没有正经本事,开一间小铺子,做点小本经营,姓郑。不敢问,你高就什么呀?”
          他立即向郑商弯了弯腰,面上透出可爱的笑容,迅忙答道: “我是外省人,姓赵,来投奔乡亲,不过那位亲戚不知去了什么地方——你没有在军队当过差吗?”
          这句话吓了姓郑的一跳,心里突突不已。但是他仍旧很镇静地摇了摇头。他一面照常喝茶,一面细察赵某的姿态。他站起来,坦然向邻客斟了碗茶,微表敬意,然后低声道:
        “不,我从来没有干过军营的差使。不是吗?打仗是很怕人的。”
          赵某叹了口气:“天下事就数这残忍了。我是一个胆小鬼, 就连枪声——”
          屋外吹起一阵和煦的微风。从斜坡四望,似乎万物宁静,生气勃勃,做着和平的梦。主人无精打采,头俯垂胸前,他几乎忘记了还有主顾在屋里喝茶。
          ②这时屋里茶客全不说话了,在默然饮茶中间,都感到情绪的起落。他们以为这是一个意外的甜蜜相逢,从未有过的友谊和同情。他真是个老实人,郑某这样想着。同时,赵某也想,他实在比谁都有趣。
        “掌柜,再泡壶茶来!”
          主人被叫声唤醒,四面张望,以为听错了。他应了一声,挨到茶桌前,慢慢地换了壶茶,那苍白的稀发如蓬草一样。
        “真要开仗了吗?”主人忽然想起一件大事似的,冲口问两位茶客。
          那两位茶客一齐折转身,诧异地望着主人,显然这个触动了他们的隐怀。
        “是,快开战了。 ”赵某回道。
          主人摇了摇头, 只低低的、颤索的长叹一声。
          这立刻引起茶客们的好奇心来,不觉全注意于这奇怪而有胆力的老人。高岗以外,无论村镇,无论贫富,好像全在狮爪下嘶咽,慌慌忙忙地躲避恶运,惟独他,还开着茶馆,多么不可思议!客人重新向屋子各处观察着,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很静寂。
       “你为什么不远避?有什么丢不开吗?”
          老人似乎很难受,闭住下陷的眼睛,点了点头。他右手指着窗外,从苍白的嘴唇发出悲咽的细声:“我舍不下这些地方。 ”
          窗外金波似的麦穗,一望无涯。靠近麦田有棵娇小的松树,松影处是一座新坟。
        “那是我儿子的新坟,啊,前天我亲自埋的。他是让恶棍打死的,没有向我说半句离别的话。为什么我要逃走呢? 我舍不下麦子,舍不下孩子。”
           两位茶客坐不住了,眼光闪闪,强自忍住火爆的性情,看着那可怜的老人。
        “看,那恶棍来啦!”主人忽然哆嗦起来, 喘吁不已。
           窗外跃入一个人来,骄戾地直挺挺地立在屋子的中心,似乎谁也没有看进眼中。他挤了挤眼,摇摆到茶客中间,故意失足踩在他们的脚上,摆出一副得意的模样,端茶就喝,尽性哈哈大笑。③两位茶客不言语,彼此会意地望了望。他们几乎同时解松了衣扣。
           老人蜷在墙角,好像失去知觉的样子。这种待救的衰弱的呼吸,似乎有力地挑动着茶客的沸血。他们静静的,等待着动手的机会。
           恶棍刚转向老人,突然茶客们扔掉外褂,像飞鸟似的,直扑过去。但是恶棍毫不容让他们,两臂平平将他们推开,预备伸拳还敬。赵某往后一闪,从腰间拔出手枪,瞄准了恶棍的咽喉。此时郑某的手枪也飞擎到手中。
           恶棍大惊,半步不敢前行。忽然,他灵机一动,微微惊讶地呼道:
        “哈,你们不是仇敌吗?”
           两位义愤的兄弟愣住了,彼此警醒地凝视起来。就在这时,恶棍纵步跳出,飞奔而逃,隐隐还可听见他得意的笑声。
           阳光从窗户射进,映照得两位茶客军服的铜扣、肩章都闪闪发光。
           两人各自将手枪装插原处。④回到桌前,你望一望我,我望一望你,默默无语。他们不同式不同色的军服很刺目,原来一个是这边的哨探兵,一个是那边的哨探兵。
           主人慌忙从暗陬爬起,拣起外褂,拍去灰尘,送到桌前。他们各自穿起掩饰军服的外褂,脸色通红,谁也不好意思抬头看谁一眼,茶桌中间仿佛有条十分显明的界线。这无形的界线是什么?谁也说不明白,可是中间的确有些东西隔阂着。
           屋外的风加大起来,好像吹醒了两个茶客。他们几乎同时站起来,付清了茶钱。
           他们仍旧不相识的模样,不前不后地走出茶馆。老人送出馆门,高声祝道:“愿你们打胜仗,打胜仗。”
           两位哨探兵走下土坡。不久,一个转身向东,一个径往西去。

     一九二四年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姓赵的茶客自语“明天还不知怎样呢",既是对战争即将发生的愤感和抗拒,也是对另一名茶客的试探。 B . 荼馆主人”几乎忘记了“主顾,可见他因失去儿子而内心无比痛苦,因可能开仗而陷入是否逃离的纠结。  C . 小说两次写屋子里“很静寂',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也是哨探兵的主观感受,表现出他们慌张、警惕。公众号文字游戏厅 D . 两位哨探兵最后”不前不后走出荼馆”,表明他们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心中已有视对方为朋友的感觉。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物描写常常为塑造人物服务。小说两次写风,”和煦的微风”烘托两位哨探兵作为茶客的友谊,“风加大起来”则烘托他们作为军人的隔间。 B . 场面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法。小说时间间隔短,空间跨度小,增强了情节的节奏感,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将读者更好地带进故事中。 C . 小说结构严谨,注重前后照应。比如两位哨探兵解松衣扣的细节,为下文他们脱掉外褂同恶棍搏斗并暴露自己军人身份等情节埋下了伏笔。 D . 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荼馆主人是贯彻小说始终的线索,小说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发生在两位哨探兵身上的情节,使作品更具真实感。
    3. (3) 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虽都写两位哨探兵不说话,却表现出他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心理活动,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 (4) 有评论家评论这篇小说是“根植千民族土壤之中富有'戏剧味儿'的有思想价值的作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