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是时代所唤、现实所需和群众所愿,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因此,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不断改进英雄文化的培有方式路径。

    英雄是国家的半碑、民族的荣耀,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爱。但是,当前英雄文化的培有和弘扬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污蔑英雄、解构英雄的现象有所滋生,英雄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新时代英雄文化培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满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精神需要和文化需求,凸显中国梦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英雄文化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功能,不断激发人们投身中国梦的斗志和激情。中国梦具有高度的吸引力、感召力,能够极大地凝聚力量、提振精神。当前,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要高扬中国梦的主旋律,着力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尊崇英雄,关爱英雄,传承英雄精神,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多维推动,以形成合力。其中,要格外重视青年学生群体的作用。一方面,青年的成长发展需要英雄人物的引领和号召,需要英雄精神的熏陶和哺育,每个青年学生心目中都有自己向往的英雄人物,这会对青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可以说,青年学生正处于学习英雄、崇尚英雄意愿最强烈、动力最强劲的时期,他们也是传承与弘扬英雄文化的生力军和先锋队。另一方面,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尚未定型,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是非辩别能力有待提高,易受各种错误思潮、观念的蛊惑和误导。尤其是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化等思潮,对青年学生茶毒较深,在他们心中种下错误的种子,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对英雄人物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将英雄事迹、英雄人物、英雄精神等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围绕这些资源积极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等,以英雄精神、英雄文化为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补钙”,使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英雄观,不断深化青年学生对英雄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思政课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学术专长,从理论上深刻剖析各种错误思潮的谬误之处,切实为青年学生解惑答疑、廓清迷雾。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到纪念堂馆、革命遗迹进行瞻仰、祭扫活动,近距离感受英雄文化、感悟英雄精神。总之,思政课是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的重要渠道,思政课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英雄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使之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资源,使青年学生将英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英雄事业的接班人、英雄精神的传承者。

    (摘编自于安龙《新时代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论析》)

    材料二: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英雄是人们昂扬精神的象征,是人们美好理想的寄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尊崇英雄的民族则更为可悲。任何民族和国家,如果没有英雄人物所代表的价值追求,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和前进力量。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牺牲的英雄人物,无一例外地受到本国人民的传颂和推崇,甚至跨越国界,成为人类的共同偶像。每个民族,都有令人自豪的民族文化,而最能代表民族文化核心内涵和价值取向的,就是英雄文化。英雄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也是民族文化中最壮丽、最动人、最璀璨夺目的瑰宝,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九死不悔、百折不挠、生生不息。正因为英雄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世界各国无不颂扬本国英雄以展示国家形象、体现民族精神。苏联英勇的卓娅和舒拉、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太空英雄尤里·加加林等,都是文艺作品竞相描写和赞美的英雄人物。

    一部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英雄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每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众多民族精英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慷慨赴死。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

    英雄从来不是一个在当下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称谓,而是我们身边普遍而真实的存在,各个系统各条战线,到处都跃动着他们斗志昂扬、忘我奋斗的英雄身影。他们如同精神的路标,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指引着我们该往哪里去。英雄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营造了全社会崇尚英雄、热爱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这既是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动力源泉,更是无数英雄人物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的营养剂。不论我们所处什么时代、什么历史方位,英雄文化所倡导的英雄精神和英雄气概,从来都是照耀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灭灯塔,是激励一个民族和国家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弘扬英雄文化,用浩然正气凝聚起14亿多人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摘编自慈爱民《让英雄文化成为伟大时代的主旋律》)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但当前英雄文化的培育和弘扬受到多方影响。 B . 尊崇英雄,关爱英雄,传承英雄精神,不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要每个人心中有个英雄梦就可以。 C .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算没有自己推崇的英雄,同样可以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 . 英雄看似是一个离我们渐行渐远的称谓,当下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自己的英雄。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是为了强调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 . 青年学生群体是传承与弘扬英雄文化的生力军和先锋队,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C . 材料二列举卓娅和舒拉、保尔·柯察金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世界各国无不颂扬本国英雄以展示国家形象、体现民族精神”的观点。 D . 弘扬和传播英雄文化,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英雄的氛围,有利于激励民族和国家前赴后继、自强不息。
    3. (3) 下列选项,不属于英雄文化的培育方式与路径的一项是( )
      A . 校尉营中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以“学习戍边英雄 凝聚爱国力量”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思政课,加强党性修养,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爱国力量。 B . “雷锋班”第27任班长牟振华以《感悟雷锋精神真谛 筑牢立身做人根基》为题,给孩子们讲述雷锋生前的故事,解读雷锋精神的内涵。 C . 某边防总队组织全体官兵观看某军旅英雄题材电影,观影结束后,官兵们深受启发和鼓舞,纷纷表示一定要将电影传递的正能量化为动力。 D . 得知杭州外卖小哥彭某跳江救人的事迹后,一位来自广东的女性骑手,出于对英雄的崇拜和敬仰,声称自己可以无条件地嫁给彭某。
    4. (4)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弘扬英雄文化,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青年仇某在网络平台上使用其个人注册账号,先后发布了两条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的信息。该信息在网络平台迅速扩散,遭到网友们的强烈谴责。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