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何认识中 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基本线索即基本发展脉络,是近代史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学者们围绕此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胡绳提出三次革命高潮说,认为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为线索,被称为“三次高潮说”。第二种是李时岳、胡滨提出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梯作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第三种,戚其章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太平天国、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才能体现基本线索,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不能列入基本线索的标志之内。这样,“太平天国一维新运动一辛亥革命,便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梯”。第四种是刘大年提出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说,近代历史的基本运动内容有两项,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实现近代化;认为整个民族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要求改变社会落后,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虽有世界眼光,但他怕清议指摘,以致他后来虽又作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论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概括材料,谈谈你对蒋廷黻认识的看法。(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表4

    人物

    主要事迹

    戚继光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率领“戚家军”荡平东南沿海倭患。

    郑成功

    明清之际民族英雄。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杨靖宇

    中国著名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1940年壮烈牺牲。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邱少云

    1952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中,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53年被朝鲜授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王进喜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等。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张伯礼

    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0年8月,授予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从表4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英雄人物,围绕“英雄与国运”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魏源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他讲到写作的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此书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天朝上国的史地观念,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其他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影响有限:姚莹曾指出“举世讳言之,魏默深独能著书详求其说,已犯诸公之忌。”谈《海国图志》成为封建士大夫的禁忌。《海国图志》在日本社会却深受欢迎。有日本学者将《海国图志》比作“幕末决定日本前进道路的指南针”。

    ——据吴兴勇《魏源与<海国图志>》整理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结合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评价。(要求:信息准确,评价全面,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