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图文信息阅读
  • 1. 提优阅读题。

    黏菌的微观世界

         黏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生物,在一生中兼具动物性(前期)和植物性(后期)双重特征,被认为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在自然界中,黏菌的分布很广,而在温带森林中的种类最多。目前,人们已知的黏菌有1000种左右,其中我国大约有460种。

         这里,我们插播一下真菌。很多同学对真菌并不陌生,比如我们爱吃的各种蘑菇,还有发面或酿酒用的酵母、长霉的食物上的霉菌。事实上,黏菌曾经一度被人们划分到真菌界。这两种东西其实很容易被搞混,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来区分它们。

    类别

    真菌

    黏菌

    分类

    真核生物域—后鞭生物总群

    真核生物域—变形虫类—黏菌门—黏菌纲

    细胞数量

    很多个

    仅1个

    细胞结构

    有细胞壁

    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及一层胶质鞘

    营养阶段

    形态

    具有菌丝、菌丝体、菌核及菌索等结构

    有很多个细胞核的原生质团

    孢子类型

    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仅有有性孢子

         黏菌有很多种类,每个种类都有或奇特、或美丽的外形,常见的种类有鹅绒菌、发网菌、绒泡菌、团网菌、钙丝菌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团网菌:子实体微小,刚开始多为白色和鲜红色,孢丝有弹性,成熟后会将孢子弹出。团网菌属种类较多,夏、秋季生于腐木上。

    鹅绒菌:这是最常见的黏菌之一,一般生长在腐木上,有3种形态:棍状、树状、蜂窝状。

    绒泡菌:种类繁多,原质团一般是白色或者黄色,也有红色。多头绒泡菌常用来做科学研究,有很著名的迷宫实验、地图实验、“苦桥”实验。

    钙丝菌:喜欢吃食用菌,常在木耳上发现它。生长阶段很神奇,从咖啡色至深黑色的原质团里长出一个个白色初菌,然后慢慢变红、变紫,最后成熟、干燥,变成有彩色光泽的蓝灰色。

    (本文作者曳尾菌,选入时有改动)

    1. (1) 黏菌是什么生物?( )
      A . 动物 B . 植物 C . 真菌 D . 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
    2. (2) 常用来做迷宫实验的是哪一种黏菌?( )
      A . 鹅绒菌 B . 发网菌 C . 多头绒泡菌 D . 钙丝菌
    3. (3) 下面关于团网菌的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A . 有棍状、树状、蜂窝状之分。 B . 人们一般在腐木上发现它们。 C . 子实体成熟后会将孢子弹出。 D . 刚开始大多为白色、鲜红色。
    4. (4) 在文中插入第一个表格的目的是什么?( )
      A . 说明黏菌与真菌的分类不同。 B . 介绍黏菌与真菌的细胞不同。 C . 描述黏菌与真菌的相似处。 D . 区分真菌与黏菌。
    5. (5) “目前,人们已知的黏菌有1000种左右,其中我国大约有460种。”句中的“左右”“大约”能去掉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 (6) 如果你发现爸爸种的木耳上长出了一串串蓝灰色的“小蓝莓”,你会怎么做呢?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