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困,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

    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窦秀才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B .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C .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D .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圣人,是对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赞誉,有时专指孔子,也表示对古代帝王的尊称。 B .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句末的停顿为“读”。 C . 道,有思想、方法等义项,此处的“道”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道”义不同。 D . 足下,古代常用的交际用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窦秀才”,可译为“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之族不愿相师,是因为他们担心向地位低或身份高的人学习而受到众人耻笑。 B . 《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C . 韩愈认为窦秀才年轻气盛,才智出众,言辞高雅,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获得功名。 D . 韩愈在《师说》与《答窦秀才书》中都直击社会弊病,表达了不敢为师的愤激之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②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

    5. (5) 韩愈认为自身难以胜任窦秀才的老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