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赫尔希和蔡斯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直接分别培养噬菌体 B . 35S标记的一组离心时间太短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C . 32P标记的一组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含量降低 D . 32P标记的一组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噬菌体含有放射性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噬菌体增殖过程中的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B . 可用含N和P的培养基替代大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 .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搅拌不充分将显著降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 D .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保温时间过长将显著提高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
  • 2. 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用含32P的小鼠细胞培养T2噬菌体,从而实现对其DNA的标记 B . 图中③过程为离心,其主要目的是使噬菌体外壳和DNA更好的分离 C . 若改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细菌,则子一代噬菌体都会含有32P D . 保温时间长短不会影响32P放射性的分布
  • 3.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含有35S的噬菌体应由含有35S的大肠杆菌培养获得 B . 培养时间不影响该组放射性检测结果 C . 离心使子代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D . 上清液中能检测到大量的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