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世界近代、现代史 / 两次世界大战 / “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 1. 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由原先的1英镑可兑换4.86美元跌至1英镑可兑换3.49美元。同时,英国开始组织成立英镑集团。到1934年,除英联邦国家外,巴西、阿根廷、丹麦、埃及、瑞典、泰国等国家也加入英镑集团,成员国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英国的上述举措(   )

    A . 加强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垄断 B . 清除了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 C . 奠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D . 加剧了世界经济恢复的困难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应对股市崩溃、欧洲银行业危机、全球商品需求逐步下降等情况,采取措施维持本国贸易顺差,使自身在世界范围内成了众矢之的。美国这种做法(   )
    A . 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B . 利于缓和世界经济危机 C .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 D . 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 2.

    《大蜕变:美国资本主义的腐败》中说道:在凯恩斯主义的强力刺激下,美联储承担了管理国家经济繁荣的重任,结果财政赤字、货币超发成为近百年来美国经济刺激的主要手段,这导致美国政府和国会被权贵资本主义“捕获”,蜕变成为权贵利益集团进行游说和相互博弈的“纸牌屋”,自由市场和民主价值观受到极大伤害。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经济危机此起彼伏有力冲击了自由市场 B . 后期凯恩斯主义的过度刺激导致权贵资本主义 C . 后期凯恩斯主义的过度刺激导致民主的不协调 D . 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体,国会被权贵控制
  • 3.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对该民谣理解正确的是( )
    A . 美国经济出现永久性衰退 B .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C . 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崩溃 D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