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阅读
  • 1. 课外阅读。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成“策”。这个“册”,像在几片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新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1. (1) 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便

      麻烦

    2. (2)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字的意思。

      牍:

      策:

    3. (3) 写秦始皇和东方朔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4. (4) 通过这个短文,你认为我们读书与古人有什么异同?说说你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