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世界近代、现代史 / 两次世界大战 / “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 1.   1932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巴伦》杂志评论道:“我们当然了解,独裁政体完全背离美国政治制度以及诸如此类立国精神,但一个独裁者将帮助我们走过前面路上崎岖的地段。”该评论意在说明美国应(    )

    A . 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B . 加强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C . 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D . 抑制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触发金融危机,美国国会将其归罪于国际贸易,于次年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大幅度提高关税。至1932年,进口实际应纳税物品的平均税率增加了53.2%。这一做法( )
    A . 加剧了国际间的贸易战 B . 遏制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C . 推动国内工业迅速发展 D . 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 2. 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期,企业家兴奋于经济发展,无数逐利生手投身手最荒谬和明显骗人的企业。但这一时期,美国有2.1万英里铁路瘫痪,德国股票价格大幅下降,世界几乎有半数的鼓风炉熄火停业。据此可知 (    )
    A . 垄断资本主义失去生命力 B . 既有科技对经济影响衰减 C . 作者的言论缺乏事实根据 D . “大萧条”大于大繁荣
  • 3.   1933年9月,美国内政部长伊克斯向全美石油生产州发出指令,规定各州的生产份额,使全国产量每天减少了30万桶。1934年10月,伊克斯组织各产油州成立了州际石油协议委员会,相互协调石油生产。美国石油生产逐步稳定,1934年到1940年间,美国油价不断上升并稳定在每桶1-1.18美元。材料表明美国(    )
    A . 联邦政治遭遇危机 B . 掌控中东石油资源 C . 国家调控颇见成效 D . 度过经济滞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