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 , 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夫谷虚页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 , 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节选自《庄子·胠箧》)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B .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C .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D .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常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B . 斗斛、斗与斛是古时候的两种量器,初以十斗为一斛,斗斛也有少量、微薄的意思。 C . 六律,古时音律,共有十二律,其中奇数称六律,偶数称六吕,合称为“律吕”。 D . 杨、墨,指扬朱与墨翟,二者的学说不同,墨翟主张“为我”,杨朱主张“兼爱”。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认为世上所谓的聪明人,努力积聚财富并做好防盗的准备,实质上并不是聪明的做法。 B . 田成子盗取齐国和齐国的法规、制度,但因为他将齐国治理得很好,其他国家不敢讨伐他。 C . 庄子认为窃取国家的人成了诸侯,诸侯之门存有仁义,所以说大盗窃取国家时也盗走了仁义。 D . 大巧若拙,庄子主张绝圣弃智而守拙,这样才能防止盗贼,尽毁圣法,百姓才能谈论是非曲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②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