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世界近代、现代史 / “二战”后世界格局与发展趋势 / 多极力量的成长
  • 1.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出口利益的中国绝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能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经过15年的努力中国加入了该“多边体制”,它的如图标是 (    )

    A . B . C . D .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据统计,1967年欧共体生产世界工业产品占17%时,经互会已经达到33%,但欧共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达36%时,经互会则不足10%。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是(   )
    A . 欧共体与经互会深受冷战的影响 B . 经互会工业制造水平高于欧共体 C . 欧共体积极与第三世界发展经贸 D .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贸易保护主义
  •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一看法强调的是(  )
    A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经瓦解 B . 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C . 国际力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 . 国际形势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3. 有论者指出,目前,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遍布全球,已经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内部政策和管理能力可以控制和制约的了,而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与之适应的全球范围内国际性协作组织及其制度、机制的出台。这体现出 (     )
    A . 国际经济形成了完善的分工体系 B . 国家逐步丧失经济政治管理职能 C .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体系的调整 D . 世界经济多极化要求政治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