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世界近代、现代史 / “二战”后世界格局与发展趋势 / 多极力量的成长
  • 1.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包括(   )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到1968年,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量的一倍。共同市场的影响扩展到前欧洲殖民地国家,它们与六国分别谈判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上述信息表明(    )

    A . 西欧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化 B . 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 C . 西欧国家通过一体化影响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 D . 经济发展推动了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2.

    “这一建议旨在将为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四个国家所分割的莱茵河流域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做到使战争像舒曼所说的那样‘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材料说明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的直接目的是( )

    A . 消除法德战争的物质基础 B . 促进欧洲国家的联合 C . 联合应对苏联的军事威胁 D . 改善法德两国的关系
  • 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展开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

    A . 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 B .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 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 D . 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