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富顺三模) 正常眼睛观察近距离物体的明视距离约为。小刚看书时,把书本放在眼睛前处,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晶状体将会变厚,焦距(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成(选填“近”或“远”)视眼。
  • 1. (2024·隆昌二模) 如图所示有关光现象的四种情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乙图中由于镜面反射,小聪和小明能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 C . 丙图中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小猫看到鱼在水中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深 D . 丁图中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图
  • 1. (2024·溆浦模拟)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将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透过它就可点燃艾草取火。关于这种冰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种冰镜是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 . 这种冰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 . 这种冰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 . 这种冰镜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1. (2024·湖南模拟)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远离手机 D . 感光元件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 1. (2024·桂林模拟) 放大镜属于:
    A . 凸透镜 B . 凹透镜 C . 凸面镜 D . 凹面镜
  • 1. (2024·新疆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选填“蜡烛”或“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上。
    2. (2) 该同学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处固定不动,并将点燃的蜡烛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至30cm处的过程中,调节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选填“10”“13”或“15”) cm。此成像原理和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 1. (2024·昌吉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调节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 (3) 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镜片,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可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1. (2024·吉州二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如图乙所示,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 1. (2024·赣州模拟)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10cm B . 15cm C . 20cm D . 30cm
  • 1. (2024·柴桑二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 . 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 . 若凸透镜不动,光屏与蜡烛对调,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D . 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近视眼镜,要想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向左移动光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