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蒙阴模拟) 对于下列现象的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中吸热的是( )

                            

    ①金属盘下水变多        ②樟脑丸变小        ③上岸后身上的水变少④推动活基液态乙醚变多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兰山模拟)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些优美词句中还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大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浓露 B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 .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后分子运动速度变慢 D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同样的太阳照射,沙子比热容比水小升温快
  • 1. (2024·兰山模拟) 现在多数同学中午都在学校食堂就餐。在同学们上课期间伙房的师傅们就忙碌起来,有的师傅用电蒸箱蒸米饭,将电能转化为能将米饭蒸熟;有的师傅用燃气灶炒菜,采用方法增大了肉、菜的内能将菜炒熟;炒菜时,锅灶上方有时弥漫着大量“白气”,是由炒菜产生的水蒸气形成的;炒菜过程随着燃气质量的减少燃气的热值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 (2024·长清模拟)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和汽化 B . 凝固和凝华 C . 凝固和液化 D . 汽化和升华
  • 1. (2024·长清模拟)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 1. (2024·陵城模拟)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 1. (2024九下·保康模拟) 中国是茶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煮茶”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 . 茶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C . 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现象 D . 茶香扑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1. (2024九下·保康模拟) 夏天常用的杀虫气雾剂里面是液体,用手摇一摇喷出来的是却是气体。气体喷出后罐体变凉,原因是(填物态变化)吸热。这些杀虫剂气体是在常温下通过的方法变成液体储存在罐中。
  • 1. (2024·利川模拟)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   )
    A . 汽化现象 B . 液化现象 C . 升华现象 D . 凝华现象
  • 1. (2024·黔东南模拟) 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液化而形成的是

    A . 草叶上的露珠 B . 屋檐下的冰凌 C . 树叶上的白霜 D . 山腰白雾消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