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乐清模拟) 家书是一种独特的载体,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留下了思想昂扬向上、感情真挚动人的红色家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容展现
    父亲大人:
        去年十二月十三日你的来信,于本月二十四日我收到了,信内一切敬悉……你信中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①……又谈到土地入了社啦,下年有好处。②……
        不但自己这样作,更应该起些带头作用。因为咱家有参加国家工作的人,因此不能落后如别人。要告诉小存、登云等提高觉悟,不要有其他怀疑等等不正确语论,说话要合乎社会前进的要求,响应国家一切号召,才是对的。
        代问前后院和东院老少人等均安,并祝你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等成都至宝鸡铁路在一、二年通了车,来成都看看。
        致以
    敬礼
    儿:李振华(当时在四川高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共产党员)
    55年1月7日
    1. (1) 阅读家书,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工业交通建设成就。
    2. (2) 请以李振华的身份,参照示例①将书信中②处....部分补充完整。(要求:符合语境和时代背景;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30字)

      示例①: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3. (3) 2021年,李振华的家书入选央视节目《追寻一-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说明其入选理由。
  • 1. (2024·定海模拟) 下侧是九年级某同学在复习共和国史时整理的重大事件,据此可提炼出的主题是( )
    主题:                 
    重大事件
    ①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A .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因 B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 中国现代化艰难起步
  • 1. (2024九下·浙江月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上将曾赋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诗中描写的这场战役(   )
    A .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B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的序幕 D .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1. (2023·绍兴模拟) 百年复兴路,浙江故事多。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一所学校的故事】

    1937年,浙江大学师生踏上了漫漫西迁路,克服万难,穿越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坚持办学近7年,谱写了一部“文军长征”史。

    【一部宪法的故事】

    1954年1月,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又说:“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正确的道路可走。”

    【一家企业的故事】

    1983年,萧山万向节厂厂长鲁冠球提出与乡政府签订厂长个人风险承包合同,自我加压,承包利润指标翻一番,获得经营自主权,这份合同成为后来企业承包经营的范本。1984年,万向产品首次销往美国,迈出了“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由此打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不仅赢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锻炼了自我,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开拓。

    1. (1)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浙大西迁办学的背景,并写出“文军长征”从浙江到贵州经过的A、B两省的名称。
    2. (2) 毛泽东这次杭州之行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根据材料说一说这项工作的目的。
    3. (3) 阅读材料,指出万向节厂变革的意义。综合本题信息,指出三则浙江故事所折射的中国人民的追求和梦想。
  • 1. (2024八下·杭州月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在新时代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怎么向前走,那个时候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都还不是很清楚,世界上也没有完全成功的先例,中国的情况又那么复杂.在前进的过程中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遭受过很多控折...小平同志也讲过:“完全违背客观规律,企围一下子把经济搞上去。主观愿望违背客观规律,肯定要受损失。”..那个时候大家都讲“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在(抗美援朝刚刚结束)这样的状态底下,希望能够尽快把我们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上来,这是一个普遍的民族心理。”

    一一摘鳊自金冲及《新中国的前三十年》

    材料三: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思赐施合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千出来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一一摘鳊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1. (1) 依据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提炼一个主题。
    2. (2) 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一例史实说明材料二划横线处的“挫折"。并概括遭受挫折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社会主义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早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言献策。
  • 1. (2024八下·杭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有160多家,投资额仅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且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枪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下表为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1952年,1956年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身发展情况,及民族工业分布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 1. (2024八下·杭州月考) 1951年7月,《东北日报》载文:“辽西省各市、县人民积极订立爱国增产捐献计划。到六月三十日为止,各市、县初步确定在半年内增产捐献飞机(战斗机)三十架,大炮、高射炮共五门”这一现象( )
    A . 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说明东北军事工业发展迅速 C . 折射出人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D . 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 1. (2024八下·杭州月考)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副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 (2024八下·杭州月考) 对下表中的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注: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义进行理性总结。

    A .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 ①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②属于历史史实 D . ②肯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性意义
  • 1. (2024八下·杭州月考) 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 .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0页